#640。2021/9/17,日:第六十四週之第五場:完形的覺知_真心實意過人生_活出真實_創造性的批評。
能量動作:「親愛的大地母親,我們來自您,是您的孩子,我們也是構成您的元素之一。謝謝我們能再次反映您的生命,反映完整的意識,自己也是其他人的鏡子,在他人與您之中,我認識自己,看到自己,覺悟自己。」
早晨聆聽:5分鐘正念
小講:
這裡提到,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,因此,對事情或人的表現,就會有依據這個價值觀,而出去的看法。
在一份關係中,看重與信任,因而,願意如禪師一樣,提出批評(從英文,criticize,而來,其實是一種評論,一種表達正反意見的誠實表達)為的是,信任可以進步。
而給出批評的人,若內在沒有平日壓抑的怒氣,沒有覺知的投射,那麼,給出的就會是善意的,帶著分享能量的,批評。 若,平日有壓抑的怒氣沒有表達,或是,自己心裡內在未完成的投射,那麼,就會成為「帶著敵意的批評」,而讓接收者,感受到被攻擊,也產生了「防衛」「對抗」「控制感的反撲」於是,就衍生出關係的拉扯和疏離。
另一邊,若我們能明白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,他人的批評是基於他的價值觀而來。 我們也清楚,自己有自己的價值觀與選擇,因而,我的行為,或者,我在作品中的表現,有我的選擇。 因而,我們可以帶著信心,聆聽他人的批評。 作為,理解,周圍的人的價值觀,以及需求。 並且,明白,聆聽批評,收穫到的就是一份,「不同於自己價值觀的他人,受到自己的作品或行為的影響」之回饋。 若我也能真實地了解自己,信任自己,就能在這批評中互動,而讓自己也呈現出真實,讓兩人在真實中相遇。 並永遠明白,我對於自己的行為和作品的呈現,是我的選擇。
一個人,若能在有怒氣時真實明白,要表達批評時,先釐清自己內在,甚至以想像力的方式,先把怒氣用詼諧或創意的方式,釋放出去。 那麼,就能更真實地,帶著善意,表達自己的真實意見。 即使是批評的形式,也能支持關係的更真實。 當然,這是一場冒險,有失去關係的危險。 而若不這樣冒險,就一定會失去關係的真實性。
一份善意的批評,出發點,是信任對方的力量與成長。 而溫柔的使用,就是,帶著擴大的心,敏覺到對方的承受力以及感受。 因而,能在表達時,保持真實的交流與進退。 當然,這裡的前提是,自己釐清了內在的未完成或投射,甚至,沒有已經覺察而還沒有釋放的怒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