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07.22(五)
演講104:「面對無常的自己」「生活中特別毛的習慣」「關於死亡」
面對「必然會發展的未來」之無法全然控制,有時會產生焦躁的強迫行為,有時則會有無法跨越的無力感。 作者提醒我們,幾個重點:
- 以正向的概念來認識與理解,強迫思想或行為
- 以平和的方式,與之互動,與對話,肯定其用心,而方法與程度上,在自身力量穩定時,是可以討論的。
- 要同時建立認知軸的穩固,透過規律的第七感練習,而來到穩定的內在,於是,能支持,那個不穩定的自己。
- 當內在力量穩定之後,試著,降低次數與頻率。
- 面對死亡,最核心的方式,是建立,有意義的人際關係,而那個網絡,讓我們有機會感受到,超越個我的事實
- 提供超越個我的付出與服務,也是擴大意義感的方法
回答問題:
- 殞落的思緒,經常性的陷入思考僵局,好像要為他者狀態負責,成為被指責的對象,感覺變得麻木、沒有反應或關照自己就延伸為自私。最後,深入會回到過往曾被父親中傷的(要不是他決定讓我出生,我也不會活在世上),若沒有覺察到負傷就常陷入自我愧疚的迴圈。
- 自己對於工作、生活模式無法忍受一成不變,常常會想要做一些看起來很白癡、很瘋狂的決定,也就是說,我常常不安於室。
- 自己身體有個小病痛,常會聯想到是不是不好的東西;書上總說,要好好活,想做的事要去做,才不怕死亡,遺憾會少點。但對於什麼是好好活?什麼是想做的事,讓遺憾少些?仍然懞懂。
- 時常有這種想法: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真的了解另一個人。於是下意識會試著避免被誤解跟傷害,因此感到自己有一層膜,保持距離或者疏離感比較安全跟舒服自在,但有時也會泛起孤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