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季公告:更換用書
原本預計講1999年出版的「人人有怪癖」(絕版),現改為,同樣的作者寫的「運動改造大腦」。
原本的初衷,是承續「高衝突人格」的延續,希望,我們對心理疾病的非典型樣態(就是程度還不到精神疾病的微小陰影)有所認識。 並在日常的人際生活中,了解自己並認識別人。 而作者也提出了,大腦化學的解釋,並非創傷或童年的家庭動力解釋。 我認為,是很好的,平衡,並補充大家的知識的好書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今日,又仔細評估,覺得太難。
- 這本書的每個案例,都很精采,聽起來卻不是「死亡教會我們什麼那樣的平靜收場」而是,一個個有精神症狀的人們,像雲霄飛車的人生描述,並且,作者,都沒有寫到最後,陪伴之後的最終結果。 連我,讀完之後,都會有懸念(好想知道,書中的真人,後來怎麼了? 治療後,怎麼生活? 不過,每個作者提到的主角,都只是片段被描述,沒有提到,結束治療以後)。 同時,我認為,睡前聽,不是能讓人平靜。(即使是很珍貴的知識)
- 其中,還有對百憂解的爭議。 因為書本的出版日太早了,所以,沒有含納後來,整個精神醫學界,對藥物使用的反思。
- 在這樣猶豫的前提下,我找到了作者2021年台灣出版的書(其實,2019已經有另一家出版社出版)總而言之,也像是,作者一路走來的反思與成熟之做。 以運動的方式,來當做精神科藥丸的經驗談。(一樣是臨床心理治療師的他,用運動取代百憂解的處方)
- 總而言之,這兩本書,由於作者的性格和風格,都是比較生硬,不是感性,加上大量科學用語的書。 我還是覺得很珍貴,想要挑戰看看。 我會以新書為主,並輔佐舊書來完整每個章節。
- 是不浮沈沒嚐試過的新風格。 也許沒那麼靈性與感性,而是走,知性理性與實用路線。
- 這對「不運動」的我,會不會是「自掘墳墓」呢? 呵呵,開自己玩笑一下。
- 這是我,想嚐試,提供,不浮沈的家長,或,想要愛自己的朋友們,一個不同領域的精神藥方。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92274
作者:
約翰·J·拉蒂,醫學博士
貢獻者
John J. Ratey MD,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臨床副教授,國際公認的神經精神病學專家。他發表了 60 多篇同行評議的文章和 11 本書,包括開創性的 ADHD “Driven to Distraction” 系列和“Spark,運動和大腦的革命性新科學”。獲得馬薩諸塞州精神病學協會促進職業發展的榮譽,除了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和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維持私人執業外,Ratey 在世界各地演講。他喜歡和妻子一起跑步、舉重和遠足。
網站:Johnratey.com
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ohnRateyMD/ Twitter:@jratey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