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.07.30(五) 演講58:小夢與大夢
-
死的是誰? 死的是與所愛的有形互動的方式,而我們的「本有」與「識」都還會在。因而,卻活始得新生,說的"卻"活,是要除去原來的如夢般活著的方式,也就是,我們與所愛的連結,中間隔著習性,也就是一般的好惡。 當我們除去那般的活著,想要得到的新生,就是,以「空性」作為與所愛或生活人事物的連結的活的方式。
-
以死後會到哪裡去,的語言來比喻,當我們死後,滯留在星光層,無論是好夢/或惡夢成真,都屬於"識"所創造出來的"幻境",而要醒來的方式,是呼喚神或大天使,讓我們能提昇頻率,去到,上方的世界。 上方的世界,最終是涅槃,從有形有相而最終則是無形無相的涅槃。 以這個來比喻,當我們活在由"識"所牽引或限制知覺而創造的經驗中,就是活在"小夢"中。 如夢般地活著。 所以,我們要醒來,就是要禪定。 要從"識"的牽絆之框框中解脫,而活得更真切踏實。
-
依隨心靈則穿越鴻溝,這鴻溝可以有很多定義,本質就是分別心。 依隨心識而活則創造鴻溝,因為有了二分的心。
-
這裡,比較了「光工作者」以及「禪定者」的兩種,提昇頻率,光工作者像是以光的擦布來撫拭塵埃,而禪定者則是觀照觀照直到內在的無一物之空性出現就自然「啊~~」了。
-
談到「既然會死就不用活得太辛苦,快樂去玩」這邏輯辯證。Mali談到的是,以上的想法,基於,玩樂與工作的二元對立,也基於為著未來奮鬥而離開當下的enjoy的方式。 與我們在做知死而更活的功課,不同。 我們的功課,是在生死功課中,逐漸離開,創造二元對立的心識之掌控,漸漸地,能感受到,無論工作或玩樂,都有喜悅與圓滿。
-
談到,寬恕禪時,想著,那個過去曾經傷害我們的人,是離開本心而恐懼麻木因而做出傷人之事。 這並沒有貶低之意,而是從「可惡」來到「理解」,更美的層級是,這份理解的對象,沒有那麼執著在「我被傷害」的位置,而是,站在,一個同體大悲的一體性之中。
-
根本沒有所謂的"別人"要我們原諒,只有一個彼此互相分享的存在。我們經驗了這顆心,這個意念,在它們裡,所有一切都流動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