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1137。2022/10/26,夜:第一百一十四週之第四場:運動改造大腦─EQ與IQ進步的關鍵_憂鬱症可以被定義為一種缺乏行動力的狀態,而運動正是轉移負面訊息,讓大腦從冬眠中醒來的最佳辦法
- 比爾,為了減肥而運動,後來,周圍的人都更喜歡他,他的脾氣變好了。 這個被周圍的人喜歡,又形成動力,讓他繼續改善自己的性格。
- 醫學界在1950年左右,第一次發現,憂鬱症不單單是心理因素,也有生物變項,也就是大腦的神經化學變化,並且,能藉由調整大腦內的神經化學來改善憂鬱,這是藥物的開始
- 主要是,正腎上腺素,多巴胺與血清素。
- 馬拉松能促進腦內啡分泌的美國長跑旋風。
- 而運動,規律的有氧運動,不僅促使分泌腦內啡,同時,這三者都有:正腎上腺素,多巴胺與血清素。
- 在臨床研究,抗憂鬱劑與運動的對比研究,發現,兩者的效果差不多,而運動比較有長遠效果。
- 抗憂鬱劑,SSRI型的藥物的副作用:性慾降低,某些人會有噁心想吐的副作用,還有,會有藥物依賴性。 雖然沒有完成實證研究,某些抗憂鬱劑會標示,可能會提高青少年或兒童自殺的動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