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六,旦旦從學校帶回來一張闖關卡,上面有五關,「倒水給媽媽喝」「幫媽媽捶背」「幫媽媽整理餐桌」「幫媽媽折衣服」......等等項目。 很興奮的旦旦說:「如果我通過這五關,妳就會得到一個神祕禮物喔! 我猜那是母親節禮物吧!」
然後,對於這種”闖關-得分-拿禮物”充滿著熱情的小女孩就說:「趕快,媽媽,我們來摺衣服吧! 我想要,禮拜一就交回去。」 對於她這種為了得分的熱情,老實說,我不是很合作。 我說:「可是我們家現在沒有衣服好折呢。」
過一會兒,小女孩又倒了一杯水來,放在我面前。 我一時沒意會過來,小女孩說:「媽媽,趕快喝,這樣我就又得一分了。」 很愛玩的我說:「對不起,可是我現在不渴呢!」 小女孩也反應迅速,她笑了一下:「剛好,我現在很渴。」於是她大口喝了水。
她說(急躁):「那我可以把衣服先弄亂,然後再摺起來,當做幫妳嗎?」 我說:「不行,妳這樣是搗蛋,怎麼是幫忙?」 她挫敗起來:「可是我很想要禮拜一,就交回去耶。怎麼辦?」 我安慰說:「那妳就一直記得,看到我口渴時倒水,然後,吃晚餐時收拾餐桌....等明天,衣服拿回來,我們就能重摺啦!」(**)
不是獎賞或代幣制度的支持者的我反思著這些互動。 總會看見,這樣的闖關,孩子有了動機熱情拿分數,卻遺忘了真正的體貼本質。 於是,我看起來,是有些冷漠來回應女兒的過度熱情。 如同我們之間的對話一樣,她一直知曉,媽媽的態度。
「媽媽,我今天拿到乖的第一名,所以我可以.....,.....,.....」她說得興奮。 我聆聽了她的興奮後,問:「那妳在努力知道老師的心意,讓自己符合老師的心意,很認真很努力,有時候,要控制自己.....妳快樂嗎?」 她說:「其實沒有那麼快樂。」 我問:「媽媽很高興,妳有能力,懂得老師的需要,也有能力,控制自己,然後,有能力,拿到乖第一名......可是,媽媽也關心,妳有沒有能力,選擇拿第三名,甚至第五名就好,有時候,故意,聽自己的自由與衝動,而不要,每次都把衝動壓下來。」 她很遲疑:「我不知道,怎麼這樣做耶!」
就這樣,把體貼母親當成闖關遊戲的她,熱情一下子,就被我澆熄了。 幸好,她情緒調適良好,而我們的母女感情也好。 她很快忘記這個比賽,在週六,在週日,一整天裡,她自然地,展現她原本就有的,甜美的體貼部分。
比方說:我帶他們兩去埔心牧場玩,她會說:「媽媽要不要吃,我分妳。」 或是:「媽媽,這個我來拿。」.... 她也有自由拒絕我:「不要,我現在不要幫忙。」 在自然的時刻,在我們家裡,她是個有同理心,會體貼,卻又會任性,會耍賴,很皮,又開心爆笑,的自然孩童。
直到,週日晚上。「媽媽,我還是想要星期一就完成闖關卡耶,有可能嗎?」我說:「有呀,現在,來,幫我搥背。」 搥背時,她有些沒耐心,這樣可以打勾了嗎? 我總是很皮的說:「還沒,還沒,太舒服了,請繼續。」 至少,讓她搥個3分鐘,才算通過。
喝水、收拾餐桌、....,都通過後,到了晚上8點多,衣服終於回來了。 小女孩和爸爸,重新摺疊一大包衣服,很奇妙的,這回,她摺呀摺,不想停止了。 因為,這個晚上,她發現自己摺衣服的能力,又進步了,能夠把小內褲摺成小小一包,丟起來都不會散開呢! 都9點多了,換我說:「去睡覺了,剩下的我來就好,媽媽已經可以幫妳打勾了。」 誰知小女孩,沉迷著:「我還要摺。」
親愛的讀者,妳能想像,就像週末的遊戲型綜藝節目,小朋友急忙跑到媽媽身邊,「來,媽媽喝水」然後得一分。 接下來,又跑一小段路,「來,媽媽,我們來搥背。」 那種,被服務的感覺,一開始,就是這樣子的。 小朋友,急著得分,專注力在於「打勾」「快快得分」,無法將注意力停留在,母女之間,細緻的互動。 可是,這過程,卻讓我們家女兒,又投入,又興奮,又熱心。
那些倒水呀,整理餐桌啊,摺衣服....都是平時孩子的責任。 只不過,我有自由選擇不打勾,孩子在我們家,也有自由選擇什麼時候做,或是不做。 能讓孩子們樂在其中,參與家務事,對我而言,是個學習的旅程。
旦旦已經是個體貼的孩子了,我很高興,到了週日晚上,能陪她玩闖關卡,滿足她的遊戲競爭心情。 然而,我明白,孩子的體貼,真的沒辦法,用積點制度,來增強。
對我而言,教會孩子分攤家務,每個時期的孩子,有各自的動力。
- 2歲的搗蛋期:好想好想做,不讓他做會哭。 因為孩子想要參與,想要證明力量。
- 3─5歲的力量測試期:很熱心願意做,只要有耐心,可以教會他有能力參與。 只是,通常,大人們會錯過,孩子這一段,「熱愛家事的黃金期」 大人們常會等著孩子有能力時,才要求他們幫忙,在孩子有熱情沒能力時沒耐心教導。 卻錯失了,最佳的動機增強期。
- 5歲以上:有能力,已經被訓練成「遊戲」就是遊戲,他的注意力,已經被鎖定在”屬於孩子的事情中”....鮮少敞開心胸,看見有家事要做,也難以把參與家事當做好玩的遊戲了。 他會知道,那是責任,父母會為此吵架,推托的。 所以,這時候,叫孩子幫忙,孩子會不願意。
- 這段期間,若要挽回,需要讓做家事,被重新定義。
- 做家事,是榮耀的,因為貢獻愛給出服務。
- 做家事,是好能力,即使連大人,都能練習更進步,做得好,是被尊敬的。
- 做家事,是相親相愛,互相合作,一起為這個家出力。
- 做家事,還有好處喔!
- 享受乾淨地板的舒適(這是自然結果)
- 享受好找的衣服(這是自然結果)
- 媽媽爸爸因此而輕鬆,而快樂(這是自然結果)
- 媽媽爸爸一爽之下,家裡會多些旅遊或禮物(這是我們家的邏輯結果)
- 讓做家事成為一項「修行的技藝或專業」而不是「沒人想要的負擔」
- 掃地,擦地板,都有專業進步,讓孩子的進步,被具體說出來。
- 「哇~你掃過的地,再用除塵紙,只有擦出5根頭髮,好厲害」
- 「看,我的抹布,擦過之後,這麼髒....因為我力量大」
- 洗碗:
- 「這碗摸起來,又澀又滑,我覺得0~10,有7讚。」
- 「不只碗洗好了,連流理台的清空度,也有4呢! 變厲害了喔!」
- 摺衣服:
- 「你年紀小,先從摺T-shirt學起,下次再來學摺襯衫。」
- 收拾玩具:
- 「考你們,這個玩具要去哪裡? 誰知道?」
- 「試試看,把這堆書,收拾到書櫃,而且,下次找書時,你還記得在哪裡」
- 掃地,擦地板,都有專業進步,讓孩子的進步,被具體說出來。
- 千萬不要說:「幫媽媽擦桌子」而是「來,去把我們吃飯的桌子擦擦」
- 例如:不是「幫媽媽擦地板」而是「來,把我們的地板擦擦」
- 例如:不是「幫媽媽洗碗」而是「媽媽負責拖地,你負責洗碗」
- 不要問:「好嗎?」可以問:
- 「你能洗得很乾淨嗎?」
- 「你估計多久可以洗完,上次媽媽的紀錄是20分鐘喔!」
- 「洗完碗,你們想要吃什麼零食?」
- 不要,因為孩子不做,或拒絕做,而生氣。
- 「你們不做,媽媽不會生氣,媽媽只是,會更累,而減少快樂。」
- 「如果,這些合作,變得只是我一個人,那麼,我就會減少我的壓力,讓自己少些事情做。 那我們最近,衣服就不要天天換,3天換一次!」
- 給讚賞。 孩子的耳朵是透亮的,父母在乎的,孩子都知道。
- 考高分在家裡得到的掌聲多,還是,把衣服摺得漂亮得到更多尊敬?
- 辛苦工作回家的爸爸,會得到全家的感謝? 還是被媽媽抱怨太晚回家?
- 辛苦煮飯的媽媽會得到感謝? 還是大家一窩蜂就先吃飯而沒有等媽媽了?
- 洗碗的妳是快樂的,賦予家事好心情,還是經常是抱怨的,讓孩子感受到,做家事與不快樂連在一起?
- 這段期間,若要挽回,需要讓做家事,被重新定義。
- 嗯~如果妳的孩子6歲以上,依然可以用上面的方式,逐漸把做家事,迎回愛中。
做家事,在我們家,能改頭換面,成為,快樂的事情。 是這幾年,我從自己內在改變開始,逐漸,感染到孩子,也感染到展爸。 以前,如果我會被家裡的亂與家事份量所苦0~10有8分的話,現在,我偶而會煩一下,那份苦0~10大約是1分。 孩子們長大了,尤其是樹兒,是個能拒絕我,卻在有意願幫忙時,做得又快,又好,又喜悅的孩子。 而旦旦,最近在拒絕的比例比較多(因為她在長自我),卻會在她的好狀態,我需要幫忙時,因為細心而第一個覺察,挺身而出的孩子。
辛勞的母親們,要加油喔!
從榮耀做家事的人開始,從敬重有好能量做家事開始,從快樂做家事,輕鬆就能放下,而決定不做家事開始..... 未來的好日子,從這裡開始。
** 自從家裡的洗衣機壞掉,我就把衣服送自助洗衣。
衣服店的年輕男孩很不會摺衣服,回家都要重摺一次。
因為我們也沒有給他足夠的服務費,這份合作關係,竟然持續了快8個月了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