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,我一直想講一個故事給樹兒聽,或者,說清晰一點,是講給自己聽。
這事件在外在世界,已經落幕了,而在我內心的思辨之旅,正要展開呢!
♡♡事件:
週一,由於支援老師的幾何教學,樹兒把超過50片的磁性建構片帶到了學校。 放學時,他一起將書包和餐袋等等,放在校門口的角落,就開心跟同學們玩鬼抓人去了。 後來,阿嬤到了,順手幫孫子拿起平日熟悉的包包,就把孩子接走了。 後來,他回憶道:「那時,我有回頭看了校門口的角落一眼,那裏空空的,所以,我想,阿嬤幫我拿了。」
週二晚上,我發現汽車後車廂,還放置著沒帶去學校的磁性建構片,就想起「那帶去學校那一包呢?」 樹兒一開始認定了,一定在阿嬤家....後來,我們才抽絲剝繭,建構出上面那一段,「物品遺失前的最後記憶」
♡♡思考:
怎麼處理呢?
樹兒信誓旦旦,一定是放到學務處了,只要明天去拿,就可以了。
可是,我沒放過這件事情。 除了那玩具,是孩子們很愛的,比較難以放下之外,還有一些什麼的,關於孩子的教養責任的反思。
這孩子,在我們的支持下,丟重要玩具,也好多次了。 每一次,我們就這樣,鬆鬆地,帶領著他,祝福這玩具,被新主人所喜愛,能帶給這世界更多歡樂和幸福,就放手了。 而他,一直信任著,這世界的美好與良善,純淨地,對待每件,來到身邊的人事物。 還有,他不曉得是像我,還是像爸爸,...迷糊,也是性格之一。
那麼,在他10歲的這年,我要怎樣帶領他?
♡♡行動:
我是個,從行動結果,才能明白自己思維的人。
也就是,我的行動由潛意識啟動,至於,思路上,還沒澄清的,都能在事後,分析自己的行動,得到理解,於是,我又能多認識自己一些些。
在知道東西遺失的當下,我已經把東西放下了。
週二傍晚,開車時,我跟樹兒說,我們來祈禱吧! 請天使幫忙,用淡藍光圍起這玩具,讓這玩具,在光的層次,還在我們的愛中,被保護。
週二晚上,我跟孩子說:「我們來做張海報吧! 如果,這玩具,被撿到的人據為己有,媽媽希望你,至少做點努力,為自己的疏忽負起責任,讓這人,知道你的遺失和想找回的渴望。」在思考海報如何有效率地被看到時,我還想到,「你可以在校門口揹著海報,主動問人說:『有沒有看到。』」
這要求,卡住了孩子。 他開始焦慮與痛苦起來。
「媽媽,我不想要成為眾人的焦點」,而且,「我認為,一定在學務處,我不同意這種作法。」 他不是一開始就能這樣清晰表達的人,這些他的思維,都是在核對後,他才懂得自己的。
可是,我不讓他退步。 我這樣勸他:
「你不要成為眾人焦點,我能理解,要是我,也會害怕。 可是,你有責任,媽媽想不出,比這更好的辦法了。」,「可能在學務處,媽媽同意。 我也衷心希望,你的學校,有這樣良善的好傳統,孩子們會把失物,拿去招領。 可是,媽媽認為,黃金時間很重要,今晚把海報做了,明天,萬一,學務處沒找到,至少,我們可以在最短時間內,就做出,行動。」
孩子在理性上,雖然無法反駁我。然而,他的情緒表現,就是不認同。
我繼續說:「這是我們的道德責任,這個孩子,如果真的有,他將玩具據為己有,可能沒想太多,我們得透過海報,讓他感受到,遺失玩具的孩子,內心的感受呀。 即使他不還回來,媽媽也希望,在他內心,記得這份重量。 這份重量,有機會,讓他學會,更靠近良善多一些。」
哎呀,我不僅說得頭頭是道,不管孩子的意願,就是要他行動了。
女兒旦旦,一直在一旁參與,她表達了各種看法,她是站在我這邊的。 尤其是做海報這件事情,愛畫圖的她,很歡喜。 找齊了房子裡的各種材料,我要樹兒,用白色膠布貼出「請注意」的3個字,旦旦幫忙塗色與剪貼。
♡♡轉折
雖然,我內心有著自己的文案構思,類似:「我愛這玩具,請還我」之類的。 我還是問樹兒,最重要的句子是什麼,他說:「請還我。」 結果,當展爸說:「要寫『懸賞500元』」的句子時,我也一時被迷惑了。 我說:「我要訴諸的是良知,是同理心,不是這樣的。」展爸說:「可是,這是最有可能找回來的。」
就這樣,那張海報,最後,寫上「請注意」,還有懸賞兩個字。 500元,則被我阻止,沒有貼上去。
因為在展爸的參與下,我的內心糊塗了。
所以,那張海報,在週二晚上,其實是沒有完成的。
♡♡結果
到了週三早上,我帶著孩子上學時,樹兒再次表達:「可不可以不要帶海報去? 我同學會注意的。」 於是,我跟孩子商量了對策,希望樹兒表達這個事件,邀請班導師和全班,一起想辦法,看能夠怎樣找回來? 我同意孩子,海報,等到,玩具不在學務處時,週四再拿去好了。
結果是,一到學校,樹兒就忍不住,跑去找了。玩具被放在學務處的失物區,一週以內的位置。玩具很快就找回來了,樹兒興奮地,跑去跟旦旦說。 放學後,阿嬤也知道了:「嚇死我了,以後,放學時,我不要自己幫你拿東西了。」 展爸去阿嬤家接孩子時,也知道了。 大家都很高興。
♡♡ 反思
我知道結果,是一個人開著車,從電話中,問出來的。
我能夠感受到,大家的歡樂,以及,孩子們的放鬆。 於是,我開始反思回自己:「為什麼,那天晚上,我如此堅持,要立即,把海報做起來呢?」「這世界,是不是就要多點,像樹兒這樣,相信有人會把失物還我,帶著單純信念的孩子?」
於是,我想起,日本作家的故事,故事說,一個殺人掠奪的老強盜,在晚年收了4個徒弟。 當他帶領著新徒弟們,到小鎮去探聽,準備行竊時,在野外納涼。 這時,來了個小孩,小孩想要玩捉迷藏,就把自家的牛,委託給這強盜看管。 這小孩,充滿信任地,把牛交給強盜時,毫無陰影。 而強盜,本來洋洋得意說:「等一下徒兒們回來,就能讓他們看,為師的,這麼快,就做了筆生意。」 可是呀,那隻牛,用一種,充滿信任的眼睛,看著強盜,強盜就不知怎麼地,一直流淚,一直流淚,可以說是,老淚縱橫呀。 強盜想著,自己這一生,都是小孩見了就哭,生人見了就避,沒有人會這樣直直眼睛,盯著他看的。 上一次,被人家這樣看,是什麼時候? 那年紀小到,自己都忘了。
就這樣,這老強盜,被小牛依偎著,很盡心地,幫人看牛。 而那眼淚,就沒有停地,流了一整天。 直到黃昏,徒弟們探聽回來了。 看到師父的淚痕,充滿詫異。 老強盜,堅持,一定要把這牛,還給那小孩。 可是,無論怎麼著,就是找不到那小孩,怎樣用力,都找不著。 最後,強盜說,那我們,要把這牛,委託給當地的巡邏,請他代為保管,可是一定要還給那小孩的。
一行人,本來是要來偷盜的,竟然問路找到了巡邏家。
這巡邏,本能就問:「你們是外地來的,不是來這裡偷搶吧!」 隨即,巡邏拍頭說:「不對喔,小偷怎麼會拿東西來還呢?」 這老巡邏,就留下這群強盜,坐下來吃東西。 滿滿一桌酒菜,吃得大家盡興愉快。 老強盜又哭了,他這輩子,可從來沒有被人這樣真心招待過呢!
你們猜,這故事的結尾,後來,怎麼著?
就讓我賣個關子,等我下週三,說給一群小朋友和家長聽之後,再把結果貼出來。
在我心中,其實是,萬分珍惜與讚嘆,我們家兒子,他在我眼中,有這委託強盜看管牛群的純淨度。 而我,左思右想,甚至不確定,自己那做海報的行動,是否污染了這孩子的心? 這單純地信任,是否就充滿力量,讓樹兒,這一路,映照著吸引著,這樣的純淨來?
我拍拍自己胸脯說:「好加在。」
如果展爸那「懸賞」的海報出去了,是否,就讓這學校,單純的孩子們,以後,有了他心,有了「慾望」的心思,而不會,想都不想,理所當然,就把失物,拿回學務處呢?
面對著。
這世界,的各種色彩,秉持著愛人的心,要如何信任,要如何行動呢?
♡♡ 結論
事情也好多天了,昨日,我跟孩子討論,算是,做了總結。
樹,媽媽,想要你「記得」這次的疏失。
這孩子,幾乎忘了,那些在他手中,遺失的各種東西.... 能否,學到些什麼,記得呢?
媽媽知道,別人家的小孩,掉了這種很貴的玩具,可能要被說,被罵,或是,被取消好處,甚至被打.....而我們家,從來就是,紓解你的失落感,安慰你的眼淚,接下來,教導你,放下的智慧,並且,為失物祈禱,讓玩具的新主人擁有幸福。 可是呀,媽媽認為你長大了,媽媽要你「記得」這樣的事情,要你學會「守護」自己的物品。
你說,海報,等學務處沒有,再來做,不就好了? 我們的海報,是不是白做了? 在媽媽的觀點,海報,是為了,我們能一起「記憶」這件事情而做的。 我們要練習的很多。
阿嬤要練習,不要輕易幫你的忙。
你要練習,把東西帶出門,就守護它回家。
媽媽要練習,帶著信任,信任一切的發生,都有道理。
而爸爸要練習,隨便給出「懸賞」,可能,就是在教導別人「慾望」與「利益心」。
♡♡ 回聲
就這樣,這件事情,就落幕了。
然而,樹兒回報了一個新事件。
週四,他們一群踢足球的孩子,在校園裡,遺忘一顆足球。
後來,一群小孩,怎麼找,都找不到。
學務處沒有,校園的各個角落,都沒有。
從第一節遺失,每節下課,孩子們都出去找,就是沒有找著。
後來,終於,在下午,孩子們發現,那顆球,被一群六年級的男生踢著。 孩子們就去要回來了。 樹兒說:「當我們,幫忙把球給找回來時,那個,遺失球的同學,正從外面回來,他鼻子紅紅的。 我不知道,他是不是很著急,所以鼻子紅。 但是,我們把這好消息告訴他時,他好高興。」
「所以....」樹兒自己下了個結論:「在我們學校,也不是,每個丟掉的東西,都會被拿回學務處的。」
♡♡ 感謝
要謝老天爺,這麼溫柔來教導我們。
教會了我「珍惜孩子的純淨」
還透過,東西都找回來的兩次經驗,教會孩子「東西是有可能被人據為己有的」
♡♡ 價值分析
我曉得,當我在做海報時,有這樣的價值次序:
「維持世界的良善」 ≫「教育自家小孩」≧「教育別人小孩」 >「找回失物」
然而,我也被展爸誘惑了,當他說:「理書,你說,哪一種海報,找回來的機率高呢?」
那時,我同意了。
這表示,在我內心,是成不了,那個,委託強盜看守牛的小孩,
然而,我想,自己會是,那個老巡邏。
在這顏色紛雜的世界中,
我選擇,信任愛與良善的力量。
我選擇,訓練與培養自己,各種能力,萬一,愛與良善一下子被包藏起來時,要如何行動。
我選擇,一次次,示範與教導孩子愛與良善,也一次次,培養孩子,如我一樣的知識和能力。
樹兒4歲時,拼命問我,關於好人與壞人的問題。
記得,我是這樣回答的:
樹兒,沒有人是絕對的好人,也沒有人是絕對的壞人。
好人也會做出壞事,壞人也會做出好事。
好人與壞人,是平均而言,被定義出來的。
但是,當他面對你,和你互動之後,會做出尊敬你的好事,還是,做出傷害你的壞事?
這跟你自己的行為和說話有關。
媽媽要你練習,學會,從別人說話中,就能判斷,他的價值觀,和人生信念。
媽媽要你,擁有清晰的知識,知道,邪惡,惡人,惡行,是怎樣,從慾望中,從恐懼,從仇恨中,生出來的。 你要看得見,嗅聞得到。 然而,你要對它充滿正念。
在行動上,我要你,當你知道,這個人,把自己的慾望,放得比別人的尊嚴或權力更重要時,你有能力,有策略,至少,在你還小時,離他遠些。
而媽媽也要你學會,能學會,感動人心,讓有慾望在身的人,在與你互動之下,有可能,記起,藏在他內心深處,愛的流,以及,良善的觸動。
原來,我是對自己期許如此深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