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去球場接人的我們,遠遠就認出他的樣子,好熟悉的孩子,穩健而可靠的後衛。
最後,他竟然開始跟大家作激烈的折返跑步練習,「幹!」展爸真的生氣了,跑上前去,衝入球場,喊他出來。
下課時,我還以為很輕鬆,大聲開他玩笑:「難道你不記得醫生說,即使沒有痛了,還是要慢慢恢復嗎?」 我一連做了好幾個質問,然後,他就哭了。
他說:「可是我不痛啊。」
於是,開始了我們的苦口婆心。
他說:「我在折返跑時離開,被笑偷懶!」
喔,原來他已經長大到,同儕的看法,大於爸媽的看法,甚至大於自己看法的年紀。
我說:「同學真的說,還是你這樣以為?」
他說:「我被叫出來時,有一兩個人這樣說。」
我問:「你也這樣認為自己嗎?」
他說:「有一點。」
我問:「什麼是偷懶,你定義看看!」
他說:「不知道」
我說:「偷懶,就是為了自己的輕鬆,不負起責任,丟著自己該做的事情沒做。」
聽到我的定義,他忽然安靜下來。
他說:「我沒有這樣。 我是被迫出來,沒有練跑步。」
我說:「那你要不要學著,把自己對自己的認定看得更重要,不要受別人影響!?」
他點頭。
苦口婆心的我,想了很久,終於想起,運動員在運動時,分泌腦嗎啡,於是,可以在運動的當下,感受不到身體的疲憊和疼痛,卻會在運動後,諸多症狀才顯露出來。
展爸也解釋了,許多東方的棒球教練,過早讓孩子練變化投球,在孩子肌肉還沒發展之前,讓孩子打球大多只能18歲,而含恨退隱。
這孩子,想起醫生說:「不痛了,不代表你就可以任意運動喔~ 要一次增加一個小時,然後,觀察幾天後,慢慢恢復,慢慢增加。」
他答應說:「好。」
我還提醒:「不痛,不代表,可以繼續運動,知道嗎?」
我帶他練習了,摸摸腳踝,感受到腳踝的顏色,果然,那個踢球疲憊的右腳踝灰灰的,而左腳踝是深藍色的。
♡♡
在週日晚上,被這樣洗禮的孩子,你猜,他會怎樣過自己的週一?
週一傍晚,我陪他們在護城河玩耍.....
「媽媽,我跟你講喔! 今天,我們練習2人過一人,然後,.....我踢了球,一下子就進球了。」 一整個傍晚,他興奮地,一直說一直說,一整日的下課,都在練球,踢球,跟同學商討,樂樂足球比賽的策略.....種種。
被他的興奮感染,我一直聽,一直聽,直到晚上8點,才又想起:「你不是還在復原嗎? 到底禮拜三的球賽想不想去比? 好好讓你的腳休息好嗎?」
然後,看著他離去的背影,我明白,他還是會去運動,甚至,交代好,游泳課不要用腳,只練習滑手,他可能不會遵從。
♡♡
回家的路上,我想著,他內在的回饋是什麼?
「舒適,疼痛」?
「突破挑戰,踢球的成就」?
「與同學歡樂玩耍,被同學笑」?
有沒有一個更核心的內在回饋,能穩住他,此路前去,就要進入世界了的他。
親愛的孩子,你一定會犯很多的錯,從錯誤中學習。
而一次次,你長越大,媽媽要學習的,就是放手更多。
媽媽要學習,一次次,當你承受後,會再次,更貼近真理與真實。
青少年的兒子,我愛你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