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年前,和孩子去看了冰雪奇緣,孩子們和展爸超迷的,熱愛萬分。 不久,院線還在上映,展爸就買了網路版本的視訊檔案,孩子們又在家裡,看了至少7次。 對於我的任何直言都很敏感的展爸,一直停留在我不喜歡這部影片的錯誤認知。 我到底喜不喜歡這部影片? 今日,Alice寫了篇愛療法工作坊記錄的心得給我,提到了這部影片,我也有著她的眼光,就讓我,再次擱下無比龐多的工作不管,寫篇文章吧!
我會下的標題是:「愛的奇蹟,這麼簡單?」
冰雪奇緣的片尾,當愛莎因為恐懼而綻放的冰凍能量,把整個世界冰凍起來,所有的湖泊和大海結了冰,而當她內心狂亂時,夾雜著暴風的冰風暴,更是讓人寸步難行。 整個世界,就像是災難片,明天過後,那樣的末日。
「怎麼解答?」愛莎一次次說:「我不會。」 我的魔力,無法控制,怎麼解開世界的冰咒語? 「我不知道。」(怎麼解開世界的冰咒? 打開學運的魔力的孩子們,內心有解開冰咒的愛嗎? )
相對的,妹妹安娜,從頭到尾,都相信:「愛莎不會傷害我」「愛莎一定有辦法」,即使在5─6歲,忽然從一個幸福的家庭,變成一個放野獨自長大的皇宮少女,她似乎不會有被拋棄的創傷,而是,完整地,天真地,傻呼呼地,單純地相信,率直到幾乎粗魯地,橫衝直壯,相信自己可以讓姊姊可以停止冰咒語的魔法,把春天帶回來。
如果說,安娜是個徹頭徹尾的天真者,那麼,愛莎絕對是個孤兒。
她成為孤兒在於父親無知地錯用地精靈的建言,「學會控制」這是地精靈的建言。 而父親,教導愛莎控制的方式,就是「不要想,不要感受,不要與人在一起,甚至連妹妹的面都不要見,一個人就好,戴上手套,把力量藏起來,當做自己沒有力量。」(戴上手套,不要去想就好了?! 黑箱通過,至少先解決目前難題。 然而, 如果不攤開來面對種種背後的背後,就能安全嗎?)
這是一個力量的濫用,使用愚蠢的方式,來保護孩子,來愛孩子。
於是,創造了愛莎的孤兒。 孤兒,不會相信這個世界,活著的,是沒有愛也能存活的力量。
在卡通中,當愛莎發現自己隱藏的祕密已經在狂亂中被發現了,她踩著冰的步伐一路逃到北山,瞬間建造了冰宮殿,脫去了手套,放掉了束髮,大唱「let it go.」 這let it go,在網路上瘋狂地被用各種語言翻唱,得了奧斯卡的最佳配樂..... 翻譯得最傳神的,是臺語版的「吼伊去」....意思是,都丟掉了,什麼都不在乎了,什麼都不管了,吼伊去吧! 這種解放,解脫,背後,是帶著絕望的,帶著棄絕的態度,用更粗野的台語,叫做,「 自由這一刻,我等多久了.....艾倫戴爾的冰凍我管啥肖!」 (對我而言,不在乎人們怎麼看我是自我肯定的開始,然而,不在乎別人怎麼了不在乎別人如何受苦,就是邪惡的開始了。)
這是孩子的世界「自由,let it go」 與「承擔,與萬物與有缺陷的世界同在」 兩者,沒有重疊與和諧相處之處。我們活著的,是一個千瘡百孔,有缺陷的現實世界,然而,這個世界,又是我們擁有,唯一的地球。 這個現實世界,需要兩種意識有交流,有對話,有相互關懷的對話....安娜需要知道,姊姊不是不願意,姊姊有內在做不到的受限偏見。 愛莎需要相信,安娜不是要靠她保護才能安全的妹妹,而是,擁有自己力量的妹妹,那份力量不是魔力,而是負責生活,信任的愛力量。(學運的沈重,大地母親承接的哀傷,是兩邊無法相互了解,不互相信任的重量)
這兩個女孩,都是純淨的,無知的純淨。
而這電影有趣也實際的地方,是還有有野心和慾望的壞人,來攪和整場戲。 想要獨霸艾倫戴爾的貿易,偷窺皇室秘密的商人;還有,繼承無望無法在自家稱王,前來迷騙無知小公主,趁機謀殺大公主,肖想佔地為王的花美鄰國王子。 (這個花美王子,多麼像,服貿協議後面的經濟統治企圖)
愛莎於宮廷舞會面前,暴露了自己的魔力,用冰柵欄阻擋了妹妹安娜的逼近。
這時,別有心機的商人隱藏自身陰謀而慫恿:「妖孽」,鼓譟輿論來害怕愛莎。 就像幾百年前,男性害怕女性的力量,而有的獵殺女巫的黑暗歷史一樣。 這慫恿擴大並打開了眾人的恐懼,創造了愛莎逃離皇宮,逃離女王權責,棄絕自己於野外的場景。(這個心機商人,多麼像,我們的媒體)
我一直感受到,愛莎在唱「let it go 」的畫面中,的確是有著妖豔氛圍的,也就是,那冰宮殿,吋草不生,世界只剩下銀白帶著藍光的冷色系..... 如果沒有壞王子來攪和,把她拖回去,她在那裡繼續生活下去,勢必就是吃冰雪維生,沒有大地的溫暖,沒有朋友的笑語...... 擁有無比的魔法力量,孤單又沒有愛的環繞,應該,有50%的機會可能變成妖孽。
愛莎底層最大的害怕與創傷是什麼?
不就是小時候,半夜姊妹玩耍的那場意外嗎?
「原意保護,用魔力要架設冰墊子接住妹妹,好保護她的....卻因腳滑摔倒而方向錯誤,反而用冰襲擊了妹妹,造成了妹妹的昏迷。」 愛帶來的傷害, 而了愛莎對自身力量的最大懷疑,害怕妹妹因自己而死去則是愛莎最大的恐懼。
(我們的傷是什麼? 我們的恐懼是什麼? 如果唱歌,如果打開,那背後的大慟,是歷史的,是受侵略與壓迫者的裂隙,是對神的失望,是對愛的放棄...???)
這妖孽的促成因子,是力量的使用方向。
即便動機是保護,也可能因此受傷。
第一回,她擊中妹妹的頭部,是為了保護妹妹。
第二回,她擊中妹妹的心,則是為了保護一個惡夢重現的恐懼,「請不要靠近我」
愛莎被錯誤教導,「如果妳靠近妹妹,妹妹可能會受傷,因此,遠離妹妹。」
在我眼裡,電影,講解的,最大魔法,其實,不是愛莎的魔法,也不是純愛的魔法。 而是,所有的壞人的壞勾當,壞心眼,壞行為,在天地奇妙因緣之下,最後,都促成了解答的產生。
如果,不是心機商人的製造輿論混亂,愛莎不一定有機會完全釋放自己的力量。
如果,不是心機王子的陰謀,安娜不會展現對姊姊的純愛,而以死亡相互姊姊。 而愛莎也不會經歷到,最大的恐懼終於成真,卻不是原來想像那樣的結局。
對我而言,天地的巧妙安排,讓好人與壞人,都有個位置,而最後,是大家一起促成了春天回到艾倫戴爾,促成了愛莎想起,她最小的時候曾經擁有的愛,促成了安娜從思春少女的夢幻中走出來認識愛的行動...... 讓世界,恢復和諧。
在我眼中,春天回來了,大家又能安居樂業,這背後的功臣,不只有安娜、愛莎、還有那賣冰的粗曠男子、雪寶.....就連心機商人與王子,這兩個電影中的壞蛋,都是功臣呢~!
愛的奇蹟,這麼簡單嗎?
當愛莎,心念一轉,創造明天過後的末日力量,瞬間就能化為春暖大地的生機嗎?
黑暗轉化為光,的確在一瞬間。
然而,在生活中,念茲在茲,時時刻刻的實踐,才是考驗的關鍵。
電影總是誇大力量的瞬間創造,殊不知,我們生活的世界,是萬人萬念,時刻凝聚,所創造出來的。
電影總是停留在,「從此以後,幸福快樂」的片尾。
那其實,是跨越了幾百年的意識轉化,才能掙來的結局。
最大的堅守,是時刻守護自己的心念。
不讓懼怕,不讓恐懼,成為施展魔力的源起。
即使目的是保護,也還會形成冰封的。
神擁有的時間,可以千萬年,而我們,若想要在這輩子,就能讓世界春回,得先認清,邪惡與光明的大戰,清白與罪惡的大戰,愛與恐懼的大戰,就在每一瞬間,每個選擇,個念頭,每個意識。
因為沒那麼簡單, 所以才要再看七遍吧 :P
在人生中, Elsa一次次冰封, Anna一次次解救.
一次一次的奇蹟, 讓冰封的世界回春;
然後世界再一次次冰封, 循環,
是不是就是所謂的四季, 平衡, 神聖秩序?
Posted by: Sunmernoon | 2014.03.29 at 16: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