樹哥哥比平常的日子晚了10多分鐘回到家。
「我跟同學去7─11喝飲料了。」他一回家就表達。
「好,去吃包子吧!」我回答。
我等著展爸回來,找到兩人共同同意原則,準備晚餐與孩子討論。
♡♡
這過程,採對話的方式進行。
「去哪家7-11?」我們問。
「我特地帶同學去...路那家」,他有點開心對自己點點頭:「我跟他們說:『這樣比較好。』」 「嗯~這樣很好。」我們贊許。
從小學開始,展爸因為在傍晚去當馬路導護,所以觀察到校園附近的7─11成了各種複雜事件的地點。 孩子們會逗留在那裏,群聚在那裡,請飲料,要求被請...... 從小跟著展爸的眼光看校園旁的7─11,樹兒知道,我們在意的是什麼。
「你買了什麼飲料?」很清楚他明白我們在意的食物品質,我問。
「我買了舒跑,下次我想買波蜜。」
「大家各付各的嗎?」我問。
「對呀。 大家各付個的,上次有人請我,是因為忽然買一送一,他不知道怎麼辦。」 樹兒回答。 「嗯~要留意,不要互相請來請去,獨立與自由,一直連在一起的。」
「幾個人一起去?」我問。
「大概3~4個,會一起的大概就是我們幾個騎腳踏車上學的。」
「你們會常去嗎? 你認為,一個禮拜幾次是差不多的?」
「沒有啦~今天忽然去,我也沒一定要去,他們邀請我,我就去了,而且,我還教他們不要去太多同學的7─11。」 他回答。 「媽媽認為,不要常喝飲料,我們家其實是不喝飲料的。」展爸補充:「我倒是建議,去找現打果汁店,以前,我們的年代,下課可能去吃挫冰....理書你國中時,會跟同學在外面消費嗎?」 他問。
我說起了國中補習,有時來不及吃晚餐,會跟死檔在她們家門口(夜市)一起去吃麵當晚餐。 我們兩聊天,給出幾個原則:
- 真的有需要,當然是沒關係的。
- 去單純的地方,最好不是學生群聚的地方。
- 幾個同學在一起,人數不要太多,要注意不囂張笑鬧。
- 不要固定,要有不去的自由。
- 要健康,注意食安。
- 吃完喝完就走。
「今天停留多久?」我問。
「沒有,我喝完就說要去補習,然後就先走了。」他回答。
「嗯~補習是個很好的保護。」展爸。
「下次,當他們熱情邀約,而你不想去,你有拒絕的自由嗎? 你會在意拒絕了同學不爽或什麼嗎?」我問。「不會呀,好幾次,我說要回家,就先走了。」他回答。
「兒子,你可以自己決定放學後要不要去喝飲料,而且,我們希望你注意的,你也都記得並且做到了。 真好。」這是展爸和我的結論。
我們一次次,帶著他練習,觀看社會動向的眼光。 帶著他討論,食品安全以及零食的選擇。 帶著他敏感於同學內在的慾望以及陰影,帶著他信任這世界,並且,擁有自由做決定。 那些守護孩子的力量,是這樣建立的。
♡♡
我們選擇了一個,紀律分明,嚴格管理的學校。
孩子們不能隨便帶手機到學校,如果需要帶手機要先登記,而且一到學校就要統一交到學務處,直到下課才取回。 這學校,或許傳統些,樹兒笑說:「我們校慶的任務,就是發呆。」 比起小學校慶的自由與熱鬧,這裡的校慶是傳統的,大會式的集中活動,學生是靜態的參與者,而不是像園遊會一樣是主動的規劃者。 然而,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專心念書,把注意力放在功課。
樹兒幾乎不需要買新衣服了,每天穿制服的他,穿得很開心。
他的快樂和專注,來自於功課上的學習,和偶而代課老師的酷勁與笑話。
他喜歡學校的很多活動,他喜歡班上整體輕鬆和專心學習的氣氛。
他喜歡早晨可以去練個球,不需要我叫醒,6點就自己唱著五月天的歌醒來了。(跟隨著鬧鐘,先躺在床上唱,然後唱著盥洗.....。)
因為制服每天要換,只要有需要,他自己洗制服,洗便當盒,......
我們教他的是,「預習重於複習」「在課堂上就把複習做完。」
他每天都會跟我們(特別是展爸)討論不同的科目,地理、國文注釋、考我他們考卷上的加分題,問我數學。 他的晚上,會留在房間的書桌寫功課,不時跑出來和妹妹玩一下,跑出來聽個歌,跑出來晃一下。 然而,他做功課的專注力如同我寫作一樣,是隨時蹲在馬路邊捧著電腦打字都能有快速產出的。
昨夜,由於我打開「跑步姿勢要怎麼樣最好」的討論議題。 他燃起熱情,到網路找了日本對跑步研究影片,拼命看著我買的關於跑步的新書....而晚睡了些。 我明白,這些對生活的各種秘技,充滿熱情,會主動去練習,主動求知,是他國中生活快樂的柴薪之一......
我們就這樣支持著他。
很幸運的是,至今為止,透過展爸的熱情以及我的好奇,他對功課上的學習充滿樂趣,看重分數而不在乎分數。 那些加權,班排名,校排名..... 成了一種有趣好玩的東西。
雖然才開學二個月,感覺,他進入了軌道。
而我們守護的方式,就是繼續把焦點放在一個地方。
放在哪裡呢? 最近,由樹兒引發,全家的口頭禪就是:「嗯~有練過。」
他舉例:「為什麼我們班第一名,她的作文那麼好呢? 嗯~有練過。」
我自己舉例:「為什麼媽媽跑步會喘呢? 他有點不好意思,還是說:嗯~沒練過!」
全家笑哈哈。
「有練過」「沒練過」
一有機會就拼命練習,累積一萬小時就是天才了,這是我們家共同的哲理。
「最近,你在練些什麼呢?」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