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夠全心專注在大自然中自發玩耍,成為一種能力,成為一種「依然在守護中」的特色。
♡♡
這個週末我們有個機會在墾丁的沙灘停留一個多小時。
秋天沒有陽光的舒適日子。 孩子們玩得很開心, 他們迫不及待換上泳裝衝到水裡,浪來浪去的淺灘,迎著風跳著浪,真的很開懷。 怕冷的我,選擇玩沙踏水,享受海風。
樹哥哥說:「媽媽,我也想要玩那個橡皮艇。」
展爸說:「我們有充氣筏,只是沒得充氣。」(本來要去溫泉地的計畫,後來改成海灘玩耍,沒有帶太多配備,倒是有個很簡單的長方形充氣筏) 我說:「可以,我來吹氣。」
就這樣,非常有決心的歐巴桑媽媽,在沙灘上吹起充氣筏來了。
這時,展爸與樹哥哥把旦妹妹的雙腳埋在沙裡,扮成美人魚尾巴來了。
從小就氣很足的我,費了些力氣,才把充氣筏吹飽。
樹哥哥立即趴著衝到浪裡去,滑著手,快速往浪頭去......
展爸形容:「光是滑手,就比我游泳快,真的很好玩。」
樹哥哥玩了會,跑回來,邀請旦旦說:「我們來騎水上摩托車....」
前方有幾輛耍特技甩尾的水上摩托車,樹哥哥應該是羨慕,他和妹妹坐上我們的充氣筏....雖然沒有速度也不能甩尾,卻是在浪裡漂浮上下..... 兄妹兩玩得很樂。
而我不禁被這沙灘的生態吸引,做了文化觀察。
最有意思的是,穿著清涼的很多女生,來這裡玩,卻只是來取海景的。
她們拍照、用各種姿勢拍照,然後,上傳,接著一個小時,就盯著小螢幕滑來滑去。
我猜,她們在等著人按讚,在回答別人說:「我們在墾丁。」
回程的車上,孩子睡了,忍不住跟展爸說這現象。
「這典型是離開守護的例子。」用起上週五演講的內容,我分析給展爸聽:
她們失去了與環境的真實連結,被困在自我的殼內,只關心在自己小圈圈內的自我形象,他們到了山裡怕蚊子怕累,跑幾下就窩在某個角落玩電動。 他們到了海邊會怕晒怕髒,沒法盡情玩耍。
他們很少有放空的時刻,全心全意玩耍或全心全意泡在大自然玩到忘我的時刻,他們被困住了,困在小小的自我之中,在意自己是否被注意,卻已經是無法給出全然關注,凝視朋友,他們因為無法看見,放空去感受真實的能量,就無法:因為藍天而開懷,因為陽光而雀躍,因為大海而寬闊,因為大山而寧靜。
他們離開了守護,掉落在自我的小小陷阱中。
而沙灘上,這樣的女孩好多好多。
男人或男孩們,都在玩耍,都被海吸引而離開平日的自我外殼,真實被大自然碰觸起來。
而這些女人與女孩們,畫著完美的妝,貼上長睫毛,漂亮的沙灘裝扮,卻只是來取佈景,躲著風窩在陽光下的沙灘椅....滑著手機......
♡♡
什麼時候我們身邊的年輕人一個個繼續掉在這”在意形象超過真實體驗的臉書”陷阱中。
能夠全心專注在大自然中自發玩耍,成為一種能力,成為一種「依然在守護中」的特色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