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是魚干女!!
下午發現自己裡面有個需要替自己解釋的小我,認真寫了文章後,多明白那中年男子的老公,以及青春期的兒子。 還有,更想清楚,我們這些女子所面臨的處境。
♡♡
中午,去上班的展爸請了假回來和我一起吃午餐。
一向都去巷口吃義大利麵的,今天,他不小心在辦公室已經把便當放進去蒸,問我如何是好。
於是,我請他把便當帶回來,我們改約在家裡吃午飯。
想說他有便當,那我就先準備好。
在他到達前,我已經簡單地放了昨夜的一點剩飯+預留的肉燥+一點點櫻花蝦,只等他回來,微波一下就能吃飯。 後來,熱了飯之後,我又加了一點很好吃的豆腐乳。
11點30,我開始吃一堆水果,整理房間,看書。
等他到達時是11點50,面對面,簡單地,兩人開始吃飯。
他扒了幾口我的飯菜,而我吃了幾口他便當盒中的青菜,「好像學生時代,一起吃便當喔!」 我覺得開心說著。 一頓飯吃得開心,就是他途中說了兩句話,讓我在飯都已經消化後的下午,還在消化著他的話。
這些話,讓我更明白樹兒,或是說,明白「男孩」
我把這些理解梳理出來,希望不會誤解太多。
♡♡
他說:「我本來想跟你交換便當吃的,後來想到妳一向不喜歡吃我媽煮的菜就作罷。」
「不喜歡?」我反駁,我沒有不喜歡。
後來,我澄清了自己對婆婆煮的飯菜的心情是:
媽煮的菜營養,均衡,好吃.....就是,沒有那種口味的享受。 我沒有不喜歡吃,要我吃媽煮的菜天天吃也行,就是偶而會懷念那種「口腹之慾」的香噴噴感。
舉例來說,媽那天來我們家吃我炒的韭黃肉絲,媽覺得好吃,也去同樣的超市買材料來煮。 可是呢~用一模一樣的材料煮出來的,吃起來卻完全不一樣。
因為媽重視營養,少油,悶煮。
而我秉持娘家習性,用油,大火,乾炒。
解釋了老半天,看他笑著看我,一副「說了那麼久,還不就是不喜歡?!」的表情。
我了解,自己真是心思複雜又細膩的女生,對人性理解比較粗略的男生要分類,大概就是簡單下個結論:「理書不喜歡我媽煮的菜,沒事不要惹她煩,戒條戒條。」
我說:「媽的食物有很多愛,用心,均衡,好吃。 沒有不喜歡,有喜歡,只是,沒有享受感。」一向被家裡的母親用重口味快炒的鮮脆食物餵養長大,對於婆婆的食物,有著感恩與佩服(把健康放前頭的多年堅持)卻比較少懷念。 讓我懷念的,大多是童年記憶,由爸爸掌廚,那種高膽固醇的海鮮料理級的美食。
等到兩人吃完了,他瞪了我的碗一眼,用一種不可置信的表情:「這就是妳的午餐?」於是,附加了一句:「真是魚干女。」 「魚干女? 我不懂那是啥,不愛打扮,放棄吸引男人我知道啦~不過,我覺得我跟她們有差耶!」
沒時間了,他還趕著去辦事,我拍胸口答應洗碗與收拾,趕他離開。
然後,我就開始心智上的消化不良。
♡♡
下午的行程是跑銀行,在馬路上奔馳的我,一點都不認同那種被貼標籤的感覺,下定決心等我有空,一定要查一下,什麼叫做魚干女。
想著樹兒,最近說話,十次有五次會和旦妹妹鬥嘴。沒有人生氣或不愉快,然而,兩人就是會抗上。 最後,我跟旦妹妹說:「如果有一個男生,跟你說話,只會讓你覺得自己好像是笨蛋,而他很聰明,那表示,那個男生還在青春期,他說的話有90%都是為了表現自我,尤其是自己比別人厲害。」
這個告誡暫時減緩了兩人的抬抗,兄妹兩兩還是會不時「明明有」「沒有」
青春期男孩就是這樣,欺負(沒有惡意,逗弄取樂的意味多,兩人都是笑笑抬抗)智力比自己發展慢的妹妹,別有一番理直氣壯。
事實上是他經常覺得自己是對的。
每次國文考卷回來,那些閱讀測驗的種種討論,即使被扣分了,他還是會替自己的答案辯解。 而他對文字的理解別有一番歪理,每次要對他說明清楚,一定要用白話到不行的比喻,舉一反三,才能讓他心服口服。
兒子可以服媽媽。
而老公就是這樣,明明說得很清晰,”我老婆不喜歡吃我媽煮的食物”還有”我老婆就是魚干女”,這兩條項目依然會是他心裡的某種結論之二。
♡♡
快40歲的男人,他喜歡什麼?
我查詢網路,明白魚干女的定義後,忽然更懂得他。
網路上,簡體字的互動百科上這樣定義:
是日本进口的流行词汇,干物女是已经放弃恋爱,凡事都说:“这样最轻松”的年轻女人,假日时几乎都在家里睡觉,穿着高中时代的体育服装,歪斜躺在家里喝啤酒看棒球转播、DVD等,很像日剧《爱的力量》里的深津绘里,完全追求进入懒散舒服闲适的生活。这是目前生活在都市中的部分年轻女性的生活写照,她们在网络中被称为“干物女”。当然也有新兴女性“干物女”。引起极大共鸣。很快就因为电视剧改编而成为当下年轻女性认同的流行词汇。不出门不化妆不结婚,一个人看着漫画或电视。
有人认为,日浦悟创造出一位干巴巴的“干物女”,并不是责怪现在的年轻女性,现在二、三十岁的女人非常辛苦,又要打扮的漂漂亮亮、争相要在男人面前吃得开,又要提高自己的职场履历与资格,她们中很多人非常辛苦,既要在男性面前表现得强势,又要提高自己的职场资历;虽然年纪不大,却宣称「男人毕业」而放弃找男人,走放松路线,好自为之地当起干巴巴女人来。总结起来就是都市圈里的生活压力、工作压力造就了“干物女”一族。
♡♡
閱讀後,感觸最多的是魚干女的另一端:「非常辛苦,又要打扮得漂漂亮亮,又要提高自己的職場履歷與資格.... 的日本年輕女子。」我想,這可能就是描繪了我人生最缺乏鍛鍊的一面,放棄戀愛,以舒適為穿著風格,不愛打扮,雖然努力工作,卻不在乎男人是否認可,因為已經是老前輩等級了,也不積極提昇自己的履歷,甚至連出不出書都與自我價值感無關。
所以,老公這樣貼我標籤,有一部分是對的啦!
卻也一方面洩漏了自己的渴望。
如同我跟旦妹妹說的:「旦旦,如果妳的同學說了什麼話來貼妳標籤,沒有鼓舞妳更努力,或是讓妳覺得自己的努力或真實有被看見,而是覺得自己好像不好,又說不出來。 那就是有可能,那個人對你有期待,他期待你成為你現在不是的樣子。 或是,那個人把不想要的自己投射到你身上。 或是,那個人把太想要的自己期望也投射到你身上。」
雖然這話語對一個還沒10歲的女孩來說太深奧,不過我相信,她會一次次明白,練習不會被他人的評價打敗。
記得我們去日本時,電車上的年輕女性,92%以上化濃妝(以新竹人的標準),她們上妝,不是裸妝喔! 是很正式的粉底、粉撲、腮紅、眼線、眼影、假睫毛、口紅的妝。 衣服正式,不會有沒有扣的扣子,大部分是高跟鞋,非常有精神地走路。 我們家展爸看了很喜歡,很欣賞呢!
寫到這裡,再回去魚干女的定義,雖然我沒有不出門,沉迷於漫畫或網路,我的確是追求舒適的生活,不打扮。 可是,人家一點都不懶散,我可是非常勤奮的全職媽媽。 魚干女的「干」對我而言,是沒有母乳的,生了孩子並親自把孩子拉拔大的女性,可是一點都不干呀。 她們不打扮是因為把家庭的需求放在前頭,她們不在乎自己的形象過多是因為身為母親自我界線忽然擴大了,不會在小我的範圍內計較太多。
忽然一股腦很想辯解這樣。
♡♡
好啦~
看來我就像旦旦一樣,被哥哥的取笑一激,就跟著辯解起來。
我應該跟樹哥哥說:「如果你發現妹妹因為你的話語而拼命辯解,那一定是你少了溫柔。」
溫柔,是設身處地,不只站在自己裡面,也試著站到對方的心裡,然後,因為帶著感情,所以,不會故意說出不是她的評語。
PS:這文章,搏君一笑,我很好,請新來的讀者放輕鬆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