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樹兒回家說了老師好奇地問大家:「怎麼讓自己專心用功?」
同學們說了幾個自己的秘訣:
「桌子一定要非常非常乾淨,什麼都不要有。」
「直接去補習班提供的自習室用功」
.....
....
當然,班上還有很多人舉手,即使桌子不怎麼乾淨整齊,或旁邊很吵,依然能專心用功的。
樹哥哥成了被老師詢問的對象。
展爸與我聽到這裡,也很好奇,這兒子會說出什麼答案呢?
他的專心與用功效率,經常是讓我們佩服的。
他說:「嗯~我就跟老師說:『就是自然而然,自然的讀書,自然就很專心』」
聽到這答案,4個人都笑壞了,我們都同意:「真是很難說清楚喔!」
♡♡
昨天,我買了一座新的木箱鼓。
木箱鼓是一個空心木箱形狀的共鳴箱,大小剛好可以直接坐在上頭,雙手直接拍打箱子,成了鼓。 木箱鼓由於箱內安置有鋼弦或吉他弦,打在不同部位會有不同音色,是一種用來取代爵士鼓的方便樂器。
平常就很愛敲敲打打的樹哥哥,最誇張的是:鼓旋律在他心裡,被我載著機車時,居然敲在前方旦妹妹的安全帽上,兄妹兩樂得很開心,學和太鼓的旦妹妹也不介意,一路都被敲打著而歡樂著。
樹哥哥發現,坐在木箱鼓上用功,讓他非常開心。
他會寫功課,寫測驗卷,然後,我們會聽到鼓聲咚咚傳來....
這大概就是他形容的,「自然的做,自然就專心」吧!
「這是不是分心呢?」
還要讓他做在鼓上寫功課嗎?
難道不是專心寫完功課,再專心出來打鼓嗎?
♡♡
我認為,這些事情,真是因人而異。
在我看來,樹哥哥說不清楚的「自然的做,自然就專心了」
過程比較是:
樹哥哥一寫功課,就充滿興味,在他眼中,那些題目都有趣極了。
一個表面上看不出什麼的練習題,他自己覺得興味盎然。
每回,開車南下時,趁著妹妹睡著了,他央著我們賴著我們,要我們陪他談功課。
一科科的聊天,「生物,孟德爾,遺傳基因的發現....」
媽媽媽媽,你知道孟德爾是怎樣的情況,才發現豌豆的基因嗎?
於是,他說了一個充滿細節的長故事,連我都聽得津津有味。
過程中,他一再把孟德爾,說成「蒙德爾」他很開心,因為在電玩的混沌遊戲中,有個名字就叫做「蒙德爾」,每次一說到「蒙德爾」他就發出怪聲調,強調「蒙」的音調,然後呵呵大笑,邊笑邊說故事,一副已經跟這遺傳學始祖很熟,是老朋友一樣。
就在這過程,開車的展爸和我,紛紛提出各種疑問,
最會健忘與裝笨的我,最會提出各種問題,大部分樹兒都答不出來,
很愛在這時展露自我的展爸也就樂得回答,然後,成了被我崇拜的對象。
我想,樹兒的自然而然就專心,其實是這樣來的。
因為,知識對他而言,有很多迷人的層次,展現了自然而然的熱情。
即使我們沒有開車南下,他也會在吃飯時央求談論功課。
即使我們沒有空,他成天也會跟著同學談論功課,
把補習班老師教的好玩的聰明辦法,教給同學,
而談論時,絕不是嚴肅的,
是嬉笑玩耍,不正經卻是歡樂的,充滿各種青少年的雙關語和怪聲調。
以認知心理學而言,就是,他的知識,不是平板的抽象符號,
而是一整組,豐富的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故事記憶、理性邏輯、愉快的人際記憶的組合。
兼具敘事記憶,以及,抽象的整體概念圖。
這得歸功於學校老師上課生動,
運氣好有一群愛好討論功課的朋友,
還有兩個也對知識充滿感官經驗的父母,以及他善歸納的邏輯腦袋。
無獨有偶,表弟也在這週談起了遺傳的孟德爾。
而表弟在說起孟德爾時,用bula bula 略去所有孟德爾故事等細節,
說得最清晰的是,基因棋盤運算的1/4,與,3/4。
展爸與我偷偷說,是要出手協助這姪兒。
他的記憶,看來就是解題為主的學習方式的記憶,
只重視孟德爾相關知識的考題,與考試重點。
而不是重視知識的整體,把知識當成旅行地圖,真的來到知識產生的時空親身體驗。
展爸與我都相信,
以解題為主的目光焦點,在短期的段考還沒問題。
等到三年後,一大堆進度都要放入考試中,這種先享受知識才來練習答題的方式才是王道。
♡♡
言歸正傳,到底邊打鼓邊寫功課,是專心還是分心?
至少,對這個從沒被過度期待,沒有因為功課而被責罵,沒有以壓抑自我的方式長大,熱愛知識的國一小孩來說,打鼓,被我認為,是促進專心的。
因為這孩子,目前,除非有時限需求會要求自己全神貫注之外,
他的用功都是本乎本能,一陣一陣的。
維持時間很短,大約20~40分鐘。(視科目或試題刺激程度而定)
所以,他會跑開,不是跑出來跟我們玩,就是找東西吃,或是,會有妹妹自然去吵他。
他說自己的專心是自然而然做著,就自然而然專心了,就是這意思:
他無需費心在要自己專心,
當他對功課有動機,有目標,他就去做,由熱請啟動而做,
因為能力還夠用,沒有太多挫敗,就自然而然,非常專心。
一旦專心用完了,他就可以離開,
加上,當他離開座位,沒有人覺得不好,
他裡面,也沒有一個嚴苛要求自己,或因為考試輸人而有壓力的自己。
所以,離開後,很快,就自然而然又有了回到書桌的新動機。(因為他裡面有下個目標)
重點是,他離開了,跑到哪裡去?
他這陣子,在那種自然而然的功課熱情用完之後,會跑到外頭玩電腦。
看影片,聽音樂,上臉書,玩遊戲。
在我眼中,與電腦的關係,這是過多了。
昨日,因為對著鼓的熱情,他一離開功課就敲鼓。
鼓的節奏感以及愉悅感,又創造了他的好狀態,像是把腦神經清理一回,疲乏消除,重新開始。
我看著他,到了深夜還跑來,央求我唱歌讓他打鼓。
我知道,這些熱情,是一種喚醒,當整個人的生命熱情水平夠穩夠高,功課,也就分享到了這些熱情了。
所以,我們明白,在這個情境,把鼓放在書房,成為座椅。
不是分心,是一種開心,是一種定錨,
把自己的專注力定錨在這裡,當從理性左腦的思維中疲憊後,
立即轉移到有韻律感的右腦與身體,那幾乎是一種智性的平衡與修復。
會增加創造力,恢復精神的大好活動。
♡♡
簡而言之,樹哥哥的專心用功,有幾個秘訣:
- 一次用功20分鐘,然後,玩10分鐘。 整個晚上或假日,可以有這樣的韻律。
- 一個離開書桌的好玩點,最好不要是網路遊戲,最好是身體性的,有著韻律或音韻很好。
- 重點是自主,除了自己之外,沒有人會對離開書桌感到生氣或責罵,甚至比自己有更大的焦慮,或管更多。
- 上課要非常專心,對於知識,要有一種3D的立體體驗。
- 這是一種認知習慣,從故事敘述到內在的立體電影。
- 從抽象符號,到一種身體經驗。
- 最好喜歡老師,用盡各種方法,想辦法喜歡老師,好的情感連結,能增加複習時的強度。 如果沒辦法,也要喜歡上老師的笑話,或在心中把老師想成很好笑,讓笑聲的能量,充滿整個知識建構的初期。
- 最好有可以討論功課的朋友,不是競爭性的,而是此起彼落的,對知識的融入有樂趣的討論。
- 最後,是找到自己的良機。
- 什麼時間點做什麼,對我是最好的。
- 樹哥哥有他的良機,
- 吃完飯玩夠之後,甘願期:作業。
- 睡前:期限到了,拼命期:測驗卷。
- 清晨特早起:自主的,圓夢期:還需要複習的。
背後,有些長期的因素,支持著他的專心:
- 要運動。 運動非常非常重要,這讓孩子整體專心的條件都提昇。
- 家裡最好不要有太多紛爭,這讓孩子沒有心事。
- 小時候,這孩子,有被聆聽,有被同理到,這讓他裡面沒有內在衝突。
- 小時候,這孩子,無論失敗或成功,都會被鼓舞,這讓他有挫折忍受,用功無壓力。
♡♡
重點又來了。
那些小時候沒有被同理到,家裡充滿紛爭,父母又會因功課而指責差別待遇的青少年,要怎麼辦呢?
如果看這篇文章的是孩子自己。
自己有動機,強烈的動機,想要用功專心,改頭換面,就去練跑步。
不一定是跑步,從一個自己能專心,並且可以規律進行,一點一滴感受到有進步的身體運動開始。 跑步、跳繩、瑜伽、核心運動、跳舞、......
一開始,這似乎與用功無關,然而,這非常非常有關。
久而久之,身體以及精神,都會被重新建造,有了信心,回到功課。
透過好的規律運動習慣,把自己的力量找回來。
這能給予自己,超越父母爭執,內心衝突,的一個注意力通道。
讓注意力來到身體的愉悅,就能打造一個專注的路。
然後,養成自言自語的習慣。
把題目朗讀出來,聽見自己的聲音,自問自答。
朗讀,說出內在思路的聲音,可以讓所有的糾纏心思,家庭紛爭,都暫時放到一旁,
至少,這創造了一條專心的流,從眼睛來到心思,從心思來到行為。
接著,你會發覺,原來自己裡面有好多自我挫敗或歸罪或自憐的聲音。
「幹,出現什麼爛題目呀。 什麼濫老師。」
「又做錯了,這太難了,我不可能學會的。」
「沒用了,即使我今天複習完,明天還是會輸掉。」
「爸媽要離婚了,我用功又有什麼用?」
「用功,用功,人生有什麼樂趣,這是什麼濫人生?!」
所以,你要養成靜心的習慣。
靜心,意思是,當念頭、情緒或行為出來的第一瞬間,
有個平靜的觀看著,他會觀察到,知道,並且,帶著平靜與接納說:「好,聽到了。」
靜心,意思是,觀看或聽到之後,做完第一個觀照與接納的動作,
如果,那些紛雜的心念或情緒還在,還要擁有些好習慣,能那些離去,再次回到對事物的專心。
運動,洗臉,沖澡,寫下來紛亂的心念,然後撕去,
祈禱,放入曼陀羅,邀請光,唱愛療法的歌,
安靜看著,深呼吸,透過吐氣放下....
都是能用的方法。
於是,即使小時候父母提供的不是一個很平靜的無條件愛的教養。
只要自己決定,透過好方法,青少年可以成為自己的教養者,再次教養自己。
給予自己無條件的愛,即使練一萬次也行,都可以鍛鍊出平靜而專注的自己。
♡♡
最後的重點來了,看這篇文章的,可能是父母。
自己的小孩,不僅難專心,還得失心重,討厭上課討厭學校,還愛玩電動。
那,還有救嗎?
這篇文章,先寫到這裡好了。
要說,「是有救的,就是要大決心。」
什麼樣的行動可以展現大決心?
下次補述吧!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