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談到,聽聞他人的苦,見聞他人的難,以「好可憐」來看待,不僅成為自己的牢籠,且對當事人無益。 那麼,有什麼可能? 什麼樣的看法? 是讓自己自由,又有可能支持到當事人?
♡♡ 我一直有這樣幾點原則:
- 理解而不評斷。
- 敞開心而不陷溺。
- 祝福而不擔憂。
- 用敬佩與信任取代鄙視與排斥。
- 行動與交託。
- 作為的動機是否純淨與坦白? 再次確認:我是否保持在自己的生命之流。
♡♡ 理解而不評斷:
以這幾日,展爸在分享的「社會的影子角落」
當展爸訴說著種種讓人聽起來,忍不住心揪起來的外在現實,我盡力去理解,同時,留意內心是否有這種態度:
「怎麼會有這樣的事?」
「怎麼可以這樣?」
「這人好oooo,太過分了。」
「真是太糟糕了。」
「這些孩子好可憐喔~」
當我覺察自己裡面閃過這樣的聲音時,就是我將「自己的世界框架,套用在他人的事情上」
是的,在我守護的領土,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。
在我目前的生活條件下,我幾乎不會這樣做。
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孩子身上,我會盡力去處理。
然而,這是他人的領土,他人的世界觀,他人的生命史,他人的迷幻或選擇。
我無權評斷,若我能穿越自己的抗拒與害怕,我盡力能做的就是去理解。
什麼樣的內言,支持我不評斷而保持理解?
- 「這樣的事,已經發生了,背後一定有更大的歷史與社會背景,不是我理解的。」
- 「這些人的行徑作法與我所認識的人都不同,我需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圈,才有辦法理解」
- 「如果我內心評斷人,或認定他人可憐,一定是我有恐懼或哀傷被觸發,請往內看」
- 「若我真心想要理解這些人,有什麼書本,有什麼資料,是自己要補足的?」
♡♡ 敞開心而不陷溺:
很多時候,心封閉著能擁有表面的輕鬆。
事不關己,過度理性化,太輕鬆,還把人家的遭遇當笑話看,或是直接切割,把對方當壞人、窮人、家庭破碎.......,反正,就是切割到,「非我族類」就不會在情感上被捲入沈重。
當我們把心敞開,進到他人的世界去感受,就會進入到各種感受。
也許是心揪起來,也許哀傷,也許心痛,也許害怕,也許痛苦,也許抗拒.......
而這些,就是我的人性了。
若我們在聽聞這些事情,我們所打開的人性,我會感謝與感恩。
帶著敬意感謝與感恩,感謝這些事情,觸動我的人性,讓我的心即使有些風暴都能更敞開。
感恩自己得以不在其中,屬於幸運這圈圈,珍惜自己擁有的安定。
而在感謝時,我會升起敬意。
「我佩服你們,在我無法想像自己能否度過的條件下生存著,帶著哀矜,我深呼吸著,讓你的痛也能流過我,而讓我用自己的心轉化,化為愛還給你們。」
以上的內在態度,是我練習了十幾年的內在態度。
讓心敞開,在被碰觸而產生的所有陰影情緒中,找到更深的寧靜,回歸中心。
於是,我能看著自己的心,能守護所有自身的陰影,
直到,我來到平靜,來到寧靜,有著哀傷與敬意,感受到理解而靜默。
這時,我的心,就成了轉化所在。
所有流入我的故事化為痛,而轉為愛流出去。
當我能做到這樣,就不會陷溺了。
而當我做不到這樣,通常是陷溺了。
容易陷溺他人的苦,狀況可能有四:
- 故事太強烈了,超出人性涵容界線,就像強烈刺激的電影一樣,無法抑止情結反覆在內心上演。 那種期盼電影有個好結局的孩童心理,期盼世界回到安全,故事有好結局,就會繼續追蹤,繼續投注心神去等候心結果,而把自己的精神耗入,無法收尾。
- 在聽聞故事時,是被動聆聽,類似看電視或新聞一樣,沒有覺察,就被催眠了。 因為被動,所以,自己的清醒意識睡著了,一下子,就會失去中心,偏離自身的寧靜所在。
- 害怕,或過去的恐懼被打開,隱藏的傷被引發。
- 自己原來的生命處於逃避中,因此,樂於陷溺於他人的苦,好來振奮自己,不用面對自己該面度的苦與挑戰。
是的,我們有時會封閉,成為疏離而冷漠的。
而同時,我們也可能會陷溺,讓他人的苦成為自己生活的凝視焦點,而鬆散了自己本來該面對的,真正屬於自己人生的挑戰。
♡♡ 祝福而不擔憂:
擔憂,害怕有不好的結局,這是人之常情。
而又因為,這是他人的苦,能影響故事結局的都是他人,
所以,自己沒什麼權力或力量,可以做點什麼。
若想要掌握發展,或對於結局有過多期盼,因為自己無法有效率的作為,自然會有無助或無力感出現。
而這擔憂,這不忍的側側之心,成了烏雲,迷霧,盤據在自己的心。
在靈性觀點的能量層次,也就成為一種負向的思想波,瀰漫在整個事件的能量場域。
因此,我嚴以守護的是自己的態度。
當我能不評斷,不封閉也不陷溺時,我就能守護一顆純淨的心,每次聽聞,都連結光明的力量,祝福整個事件,不分別的心(所有被涉入的人,不分別)。
祝福,背後有更大的信任,信任老天爺是存在的,願意相信,事情的發生會來到更深的學習以及更大的美好。 然而,那更大的美好在此刻還讓人無法看見,於是,我願意,擴大自己的心,以這樣的信任,給出祝福。
擴大自己的心,找到裡面純信,流動的愛,讓愛流出去,說:「我祝福你」
♡♡ 用敬佩與信任取代鄙視與排斥
許多讓人難受的事,經常會引發內在陰暗的感受。
由於害怕,我們會想要避之與切割。
在態度上採取鄙視,用排斥來將之推遠,是一種我們保護自己於小我的牆內的方便作法。
然而,這道牆,其實是在我們自己之內。
宇宙相互映照,當我們有著鄙視與排斥,其實,我們也正在鄙視自己與排斥自己。
過往的生命史,自己總有些陰暗的角落。
是那些角落,還沒有得到自己的敬意,還沒有得到自己的佩服,還沒有被收回溫暖的心,所以,那些被刺激,不舒服,噁心的感覺,是來自於,自己所承受的。
我們可以感謝這些讓我引發鄙視或排斥感受的事物,然後,藉由接納練習,藉由信任與祝福練習,我們其實是在療癒自己,是在回收自己過往的陰影。
當我們願意擴大世界觀,更深的凝視,就有機會來到理解。
而敬佩,並信任當事人有更大的力量,一定可以在環境中被激發出真正的力量,自我蛻變。
就是我願意信任的部份。
♡♡ 行動與交託
連續5個晚上,我們在家裡聆聽展爸述說,少年陰影社群的故事。
有幾個晚上,我們都點起蠟燭,用鮮花與石頭,為這些故事祈禱。
祈禱,是一種與上蒼的對話。
親愛的上蒼呀,我聽聞.....的事情,這讓我覺得.....,我謝謝你來照顧他們。
親愛的上蒼呀,我請求您把光帶下來,讓這些事情能在光中顯現真實....
而最後:
親愛的上蒼呀,這裡有我無力,也不是屬於我權責有辦法行動的,請你把那些不屬於我的帶走,帶到您的手中看顧。
親愛的上蒼呀,這裡也有屬於我的,屬於我自己生命的領土,能練習,能付出,能行動,能給予的。 而這些,是清晰而在我力量之內的,請指引我,請讓我知道,請支持我去行動。
就這樣,我們把不能承擔的交託。
把屬於自己權責與力量,屬於自己發展之流的,因為發心,而納入,而有了方向可以行動。
♡♡ 作為的動機是否純淨與坦白? 再次確認:我是否保持在自己的生命之流。
這個社會,很多人,因為新聞,而一頭熱。
這樣的熱心與熱情,其實是很溫暖與感人的。
然而,有很多作為,背後有著「不落人後」「藉此被看見」「為自己添光」的隱藏企圖。
底下寫的只是我個人守則,大家參考。
我喜歡,我給出,就是純淨的。
沒有期待回報,沒有期待故事按照我想要的發展,而把故事結局的期盼,通通放下。
把它交給當事人與上蒼。
我喜歡,自己是帶著愛的,是帶著某種自我練習,自我挑戰,讓自己進步,以及分享的心情而給出。
而我,真正要守護的,其實是自己。
真正在我領地之內,我有權責要看顧的孩子或夢想,不會因此而失去我。
我是坦白的,無法幫忙,就真誠表達,而放下。
我練習純淨,給出的幫忙,就是沒有期待,而祝福。
而我,不能忽視的,是自己的療癒,自己的守護。
♡♡
對於這麼多,每日會藉由各種方式來到我心靈領土的他人苦難。
在每個聆聽的時刻,我帶著純淨的佩服與敬意,用平靜來承接,用祝福來伴隨聆聽。
是我的守護。
至少,在能量層次,在我這裡,以一個正向信念場,貢獻自己。
若我做不到,就是自我療癒的時刻。
至於,實質的行動,我是敞開的,然而,那是基於純淨,以及,納入自己的生命之流。
一個幸福的社群,
是每個人,都守護自己的生命任務。
每個人,都負起自己內心的平和責任。
每個人,都確認自己真誠活著。
然後,在每個相遇的時刻,願意信任並邀請,上蒼宇宙,慈悲與光的力量加入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