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一次看《灣生回家》,領悟到,「光」是如此的重要。
而「有傷的愛」在被療癒後,接著是「讓光引領」。
於是,
靈魂可以歸鄉,再來就是回到源頭化為光。
心靈可以感動,接著就是了放下過去,來到當下的寬闊。
♡♡
第一次看《灣生回家》,最感動的是,在心靈療癒場中的療癒法則,竟然在真實的紀錄片中被呈現出來:那種人與人之間因為分離掛念卻無語的斷裂,以及,那種被託養或單獨留在臺灣的絕然而撫育後代的堅毅,讓人動容。
這些在家族排列中屬於斷裂的愛,在這許多次兩地的旅行與串連,得到了凝視,有了了解,獲得認同,與回家。
影片中的主角們的回家,以及那說話吞吐縫隙所打開的苦與甜的交疊,都碰觸到我很深的心靈,曾有的滄桑,曾經理解的愛與渴望。 這是第一回我看《灣生回家》時,感動得很多的地方。
第二次看《灣生回家》,這些能量依舊在,而視野,來到了,人與靈魂,生者與祖先,那些有形與無形的存有,如何在有情的心中編織,架構出一個活的情感場域,支持著我們。 這個層次的現象理解,不是我的專長,想著余德慧老師會如何詮釋呢? 那種思念的擬真,跟著亡妻日日報告今日的富永爺爺,幸蓉在曾祖母墳前說話的彷若臨在... 這跨越兩界的存在,不只是主角的心靈相會,同時也是能量層次的牽絆。
療癒,有個層次,是把壓抑在內心的能量,打開,能透氣,能被光照耀,能用愛擁抱。
灣生的主角們半生的心情,隱藏在爺爺奶奶內心的苦、思念以及秘密,在田中小姐的滴水穿石的溫柔決心下,得以傾訴,得以被說出口,得以見到天日,得以被理解,得以被化為人性共通的眼淚,而不再是夜裡磨心的凝望。
這是愛與情感的層級。
第一次看電影,因為情感太濃了,我留在情感的層次,多很多。
第二次看電影,因為有了心理準備,於是,我來到能量的層次,體會到,完成療癒,需要來到「邀請光」的步驟。
這是何以在映後座談,我會帶領雨夜花的合唱,而在歌聲中,邀請觀眾們打開內心因為電影被感動而出來的情感與滄桑,想念或遺憾,..... 並引導光,讓光能滲入我們的苦與愛中。
何以,當影城的工作人員,頻頻暗示,只剩3分鐘了。
而我,需要搶麥克風,最後用光的吟唱來結尾,讓輕盈的光照亮濃濃鄉愁的戲院空間。
♡♡
第二次看這電影,我看得更細,很感恩,能藉由電影,來凝視生、老、病、死。
那些老斑的手,皺紋的臉,嚮往著,微笑著,淚著,害羞著,.....好多好多張臉,手,身影......有意思的,我像是進入集體意識,感覺像是親人了。
跳脫了平日的個人歷史與自我界線,感受到一種與生、老、病、死的親近。
身為觀眾,得以純粹地,以心靈來貼近。 在現實生活中,當我們瀕臨生、老、病、死時,由於責任的承擔要顧及現實,無暇去體會如此細緻的心靈層次,在身為電影院的觀眾時,就有了機會去回頭打開,並讓當下自己的愛與光進入。
我想起了自己阿嬤病危,那份碰觸與愛。
想起了姑姑的臨終,好多愛的傳承。
想起了夫家外婆每次在說話時的優雅。
我遙想起自家阿公,那樣純良的耿介。
還有阿嬤與姑姑們,一樣用針車,一針一線養活一家人的母愛。
當我看到那樣摸著木瓜,啃著甘蔗,人與土地的黏,是我從來沒有體會過的。
昨夜,因為有心理準備,當自己的這些情份被觸動時,在每個愛,親情,觸動,回想,思念,懂得....被打開時,我有意識祝福,放入光,謝謝愛,而引領自己的方向是:放手。
♡♡
放手,意思是,「這些,完成了,是我活過的生命,化為泥,讓我開出美麗的花」
牽絆,意思是,「這些花落,我不捨,我還記得,那曾經的繁花,夜夜入夢」
昨夜,樹兒與旦都坐在旁邊,他們的心靈與我是不一樣的,他們的意識如此安好而輕盈。
所以,那些訪友卻得知已死別,那些刷洗著墓碑的情切,在孩子身上所感受到的,是一種沒有被涉入的知道,不似我,因為生命歷練過有痛的死別,會一起跟著神入,而有牽絆。
第二次看《灣生回家》,我的眼光來到了輕盈的位置,
如果說,第一次看,我凝視的是片山千歲與清子間的斷裂與聯繫,
而昨夜,我更讚嘆於清子的女兒與孫女,那樣的可愛與純愛的美好。
如果說,第一次,我懂得那份別離的難捨與再次踏上故土的震撼,
第二次,我望見,因為已經回來了,前方的開闊,下一代得以有的自由。
如果說,第一次,我會去遙想那電影沒有呈現的,這幾十年如何煎熬,
第二次,我決定要讓,過去的因為被擁抱而可以化為灰燼,是泥土的清新,不再有殘紅的嘆息。
♡♡
昨夜,我們一起吟唱雨夜花。
花落土,花落土,有誰人堪照顧?
無人看見,每日怨磋,花謝入土不再回..
這是台語歌中經常有的哀怨。
而我更清醒知道,有了已經聯繫上的過去,
凝視的方向,就可以全然來到前方,是光亮的此刻與當下。
那是我們可以決定,過去的歷史重量,可以完全成為新土,是養分,是根。
不需要,持續,守護落花的凋零。
落花,需要被感恩與祝福,而意識,得以選擇留在新發芽的希望。
因為冬雪夠深,所有去年的繁華落盡才成肥沃新土,那般的,充滿春天的透亮。
花落土,花落土,有地母來照顧。
天地看顧,風骨磊落,花謝入土天地闊。
透過孩子清亮的眼睛看,跟著新時代的空氣呼吸,要活得好,就是此刻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