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,有一個重點,就是「你擁有了嗎?」
很多情變,情殺,情場失意,就是因「無能擁有」而受傷而成怒而讓毀滅成了活下去的動力。
其實,在情變時,「無能擁有」的是誰?
是那個已經堅心要離去的戀人?
還是一個「親密的陌生人」?
昨天聽到一個故事,一個美貌資優又有才華的女孩,跟男友說:「我們暫時不要見面好了,因為我生活太忙了。」 九個月後,男友有了新戀情,女孩開始天天哭泣,無法平靜度日。
這故事,清晰詮釋了:「我以為擁有,所以可以為所欲為」而來到了「我竟然失去擁有的可能,於是,我放棄了自己的平靜,而掉入破碎的境地」
到底,是「什麼破碎了」?而,那個「放棄平靜的是誰」?
那麼多的眼淚,「又從哪裡來?」
人際關係,在我的眼中,是非常奇妙的一場際遇。
透過「外面的人」把「我已經失去擁有權的自己」帶到自己面前。
而人際關係中,最夢幻的,當屬於情愛。
人際關係中,最糾葛與深遠的,則是親愛。
人際關係中,最可能發展出支持力的,則是友愛。
人際關係中,最終的目標,在我內心,就是純淨的愛。
這三種關係,「佔有欲」就是一種「不是擁有卻強制想要擁有」,基於幻覺而來的控制慾望。 情愛中有佔有欲,而親愛中常存在著控制欲,友誼比較可能長久,然而,牽涉到厲害關係的友誼則可能被權力慾或利益心來沾染。
純愛,則是我追求的目標。
在情愛中,練習「無條件接納對方本然的樣子」而後,「讓自己終於自己原原本本的樣子」,並且,兩人,許諾與有意願,在關係中和好相愛,在無法和好與相愛的地方,「看看,能敞開與自我療癒到什麼程度?」「看看,底線是什麼? 擁有一種,即使要分開,也信任可以好好收拾,有一種,揚帆開始心人生的豁達與自信。」「無論在一起或分開,都是純淨的愛」
在親愛中,身為女兒,我許諾:「珍惜原原本本的父母,已經給我的」,「為自己活著,好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,不被父母的期待所綑綁」,於是,「我能在純淨的愛中,真心地,回報父母,在父母需要時,在我的底線範圍內,盡心盡力。」
在親愛中,身為母親,我許諾:「盡自己所能,愛孩子原原本本的樣子」「盡自己所能,放下期待,支持孩子的靈魂發展」「盡自己所能,接納自己做不到的地方,接納生命為我們帶來的挑戰。」
在友愛中,我一向是個收穫比付出多的幸運傢伙。由於,我的隱居性格太鮮明,獨處需求很強烈,我幾乎,沒有把時間分配給友誼。然而,在情感層次,我豐富地喜歡欣賞並記得很多很多人,在內心,朋友,有著一塊空間,在那裡,因為我們有共同熟悉的記憶,於是,有了很深的「祝福與願他們好的心意」而我,給自己的許諾是:「真誠做自己,是我給世界的禮物。」 「在生活機緣中,能相遇的就是朋友,我與相遇的每個人,都用朋友的情誼相待」「在朋友的關係中,當下的純淨以及真誠和盡心,是我的承諾」「想念來了,感情來了,真心來了,就不計一切的給出;而在平時,我專心專心過自己的生活。」
♡♡ 純淨的愛,在我的經驗中,是這樣實踐的:
- 我練習「沒有分別心」的存在方式,敬重,進入關係中的對手,她/他的每個樣貌。
- 若我我付出,就是愛,不會藏著期待。
- 我練習(這對我比較難),以純真的心接納,收下,對方的給予。
- 若彼此關係有困難,我找到更大的愛,先接納與敬重自己,而後,決定是否要為了關係而擴大自己的舒適區,調整自己的人格組態與呈現方式。
- 若我有期待或需求,我就表達,而表達之後,我放手,讓對方擁有最大的自由。
- 那些,連自己都無法放手的期待,我會,持續表達,並持續練習失望後的接納,調適與愛。
- 我會仔細觀看,了解,涵納,對方的特質與需求,敏覺於對方的期待。 在不干擾對方成長與成熟的前提下,輕鬆付出或給予的,對我而言,是喜樂,是充滿滋養的。
- 若對方對我有期待與需求,卻不是自然的我想要付出的,我需要回到自己:
- 這是我的嗎?
- 這是我的意願嗎?
- 我能真誠嗎?
- 若關係有勉強,我會問:
- 這裡面,有界線或權力不清嗎?
- 重新討論,權力與責任。
- 重新討論,彼此對尊重的需求與界線。
- 這裡面,有我沒有放下的期待「不適合,以及,不在彼此合約內的默契」嗎?
- 如果有,就放下期待。
- 如果,我的期待,是合理的,是在兩人默契內的,就溝通。
- 這裡面,有沒有,我「願意帶著愛去做我不是那麼喜歡的事情」
- 是愛喔!
- 如果是恐懼,那麼,我療癒自己的恐懼。
- 我會選擇離開關係嗎? 或,調整關係所涉及的糾葛範圍。(離如,小孩離家自己住)
也就是,人人都有底線,殘缺,與限制,也因此,關係不會完美,關係也會有底線,會殘缺,會有限制。 然而,之所以,會被定義為底線、殘缺或限制。
而純淨的愛,意思就是,不把意識焦點放在「成功或失敗」而是,把意識焦點放在「我是否在愛的狀態? 真誠的狀態? 」「 我是否,用心在關係中? 並透過關係,擴大自己的舒適區,療癒與整合自己」
其實,「關係有缺陷」那是是在凡人我的眼光。 若來到心靈我的眼光,來到神奇我的眼光。 則很不一樣。 我們先來複習一下,上週講的【意識結構】吧!
♡♡ 我們來複習一下,上週的演講吧!
社會我:社會形象,社會功能角色。
允許在外頭呈現的自己,人格面具。
凡人我:人格我,人格的各種面向。
包含讓人愉悅的所謂「正向人格」
或是讓自己焦慮讓外人辛苦的「負向人格」
我們用凡人來稱呼,試著去除心理學的嚴肅。
能夠因應環境,
在自己之內的整合與和諧,是凡人我,最重要的功課。
深邃我:深邃的靈魂我,去掉靈魂一詞,把靈性的氛圍拿掉。
是意識範圍以外的自己。
是童年記憶,卻遺忘的自己。
是潛在有著糾結,創傷的自己。
是更大的心靈區域,深邃的天賦或潛能區域。
相信永生與靈魂的,會說,這裡有業力以及福德區。
神奇我:充滿神奇的各種可能,心想事成的區域,和宇宙連結的部份。
人我合一,萬物一體,內在療癒者,內在薩滿,各種力量所在。
‖
我們內在的覺知與清醒的部份。
覺知的範圍越大,越能進入深邃的區域,
覺知我:越能使用我們的潛能,並不被創傷或限制綁住。
+ 覺知範圍若來到高頻率的光的層級,就來到了光工作者的領域。
當下我: 沒有分別心,單純地覺察,單純地同在,單純地被經驗出滿
心念寂靜了,沒有思慮,沒有考量,沒有評價,空出空間來給經驗
+ 沒有過去,沒有未來,只有這個當下
當下,是超越時間的,是不被時間限制的
當下,充滿了光以及,各種改變的契機
愛光我:充滿愛與光的自己。
純淨的高振動頻率,自然綻放與敞開的心。
已經和神性的自己整合的部分。
好,文章回到關係中。 我們要把上禮拜的【意識結構】拿來使用。
每段關係,都不可能只是用〈凡人我〉來相遇,每段關係,一定都有〈深邃我〉的參與。 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沒有把意識擴大到 〈未知的自己〉 並允許 〈與未知的對方〉 相遇的話, 那麼,以〈凡人我〉容易挫敗、失望、害怕心碎與死亡的習性來說,每段關係,都會變得很辛苦。當我們可以把意識擴大到〈未知的彼此〉並允許〈關係一定超越期待與想像〉 那麼,關係的意義就容易被彰顯了。
在〈凡人我〉對關係的想像中,〈幸福美滿〉,〈平安相守〉都是陽光面的需求。
而〈凡人我〉對關係的陰影需求,則包含了〈圓滿我的人生〉,〈滿足我匱乏的空缺〉的幻想。
可是,〈深邃我〉(也用靈魂我來想像)想要的,與〈凡人我〉差別其實很大。 因為〈深邃我〉不寄居於肉身,不受物質世界法則限制,〈深邃我〉渴望的,是〈體驗〉,〈學習〉,與 〈完成愛〉。
要了解〈深邃我〉其實不難,把自己變成〈精采人生電影的編導〉就夠了。 一部精采的電影,會想要〈從頭到尾幸福平安美滿〉嗎? No! 這樣的電影,就會讓人打瞌睡啦! 會牽動我們的神經,會讓我們悸動,讓我們又笑又哭的好電影,不就是要充滿人性中的各種滋味,讓觀眾能泡入其中,深刻體會,而一定要有困難,甚至要有背叛,失望,失敗..... 而我們樂於,並渴望看到,主角從其中學習,成長,變得更整合,更充滿愛嗎?
所以,〈深邃我〉 更像是幕後的編導,而〈凡人我〉 則是在其中喜怒哀樂的演員。
〈凡人我〉常抗拒變化,不喜歡困難。
然而變化與困難,挑戰與痛苦,在〈深邃我〉的內心,卻是精采的開始,也是〈深邃我〉或〈靈魂〉 在永生的旅程中,透過這些經驗來茁壯與成熟,體驗到一個完整的自己的狀態。
〈神奇我〉在這電影編導的比喻系統中,是誰呢?
對我而言,是非常投入的觀眾,以及,〈電影中帶來幸福結局的魔法與神奇因子〉
〈神奇我〉 帶著與愛光的聯繫,使用的是神性法則,在當下的範疇內,支持著〈深邃我〉 感受愛,療癒〈深邃我中的創傷〉 並且,擴大意識,帶來更多的覺察。
〈神奇我〉 是電影裡出現的仙子,魔法,是同時性高得驚人的巧合,是恩典,是來自動物和宇宙的愛,是穿越時空的魔法。
♡♡
我們用以上的眼光,回到一開始時的提問:
一個美貌資優又有才華的女孩,跟男友說:「我們暫時不要見面好了,因為我生活太忙了。」 九個月後,男友有了新戀情,女孩開始天天哭泣,無法平靜度日。 這故事,清晰詮釋了:「我以為擁有,所以可以為所欲為」而來到了「我竟然失去擁有的可能,於是,我放棄了自己的平靜,而掉入破碎的境地」
到底,是「什麼破碎了」? 而,那個「放棄平靜的是誰」?
「那麼多的眼淚」又從哪裡來? 破碎的,是「我以為的自己」一個「幻想中的人格假面」
放棄平靜的,是「自覺無法承受的人格」,因為「來自深邃我的眼淚」超過〈凡人我〉的承受想像。 那些來自〈深邃我〉的眼淚,是非當日份的,絕不是來自於單純的戀愛經驗,而是,夾雜著所有”意外,震驚,無法從心所欲”的失落。
在情愛中,我們無法〈擁有外在的那個人〉 , 我們能擁有的是〈在關係中被喚醒,被激發的自己〉 , 而如果,在關係中,被喚醒與被激發的自已,是一個〈我渴望的人格面向〉 是一個〈比平常更美好的自己〉 那就是浪漫愛最美好的地方「我覺得在戀愛中的自己好美好。」 然而,浪漫愛究竟會把〈深邃我〉的陰影帶上意識層面來。 透過關係的激盪與激發,我們深層破碎的部份,都會浮上檯面來。 那些我們〈無能擁有的自己〉,會因為〈想要被再次擁有的渴望〉 而藉由關係,浮上檯面來。
舉個例子來說,一個自我要求嚴格的男人被另外一個很自由的女性吸引,這女性喚醒了他內在對自由的渴望,於是,浪漫吸引力形成。 然而,這男性何以失去了自由? 是否,過去,曾經有個自由的自己,因為教養環境或什麼因素,被自己排拒在外? 而這個自由的自己,可能擁有一些不合乎父母期待,不體面的小習性。 而男孩在學習社會化的歷程,「排拒」「隔絕」「放逐」了那個「非常自由且擁有一些不合禮俗的小習慣的自己」。 這時,在關係中,他會在伴侶身上,遇到那個「當年被排拒的自己」。 而當年,自我壓抑的種種情緒,會在關係中,投向對象並釋放。 並期望「對方改變」.....
用這兩場演講的語言來說,在這段浪漫相遇,男性的〈深邃我〉 中有一個面向渴望〈再次被他所擁有〉,再次回歸他的懷抱。 而透過,在關係中,男性可以在女性友人出現了讓他受紛擾的行為的舉止中,先來到平靜,先來到回歸自己,於是,有機會,釋放那些沒有釋放的當年的痛苦。 而後,放下認同當年嚴格管教自己的長輩內化,最後,迎接回自己內在的自由。
這裡的愛心,表達的是「能量上先用愛連結」「在日常行為中覺知自己不是愛的時候,暫停,再回到愛光我的連結」「用愛光我的連結,找到自己「二分的心念」試著,來到當下」 「在獨處時刻,去愛,與療癒,那個「無法愛的自己」」
而關係,是這樣,一次次,把那個我們「無能擁有的自己」讓我們「再次擁有自己」並且,直接回應到關係中,有了「更純淨的愛」
這就是,我所謂的「純淨愛的修煉」
純淨愛的修煉,是一個許諾,是一條表面上苦修而底蘊絕對甜美的道路。
我們用愛光我來知曉並守護,自己內在人格我(凡人我,小我)的種種期待,為了防衛受傷而來的策略,甚至人際間的權力遊戲....... 而我們堅持,用愛光我來守護自己,並且,用愛光我的能量,流動在關係中。 於是,所有從深邃我(靈魂我)湧現出來的各種變局和創傷反應,都成了自己的守護範圍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