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我們有個時間,探討,愛療法與青少年的工作。
來了很多,渴望與自家青少年,有更多緊密聯繫的家長。
結束前,她們說:「原來,我來到這裡,為的是,療癒自己。」
昨天,我們做了一個,奇妙的事情。
「療癒我與「在青春期時,壓抑,排斥,而沒有活出來的自己」」的關係。
當年,為了在家族學校社會中,能有個「可以過日子」的自己,
而「選擇不活出來的真實面貌」是什麼呢?
已屆中年的女子,以身為母親的姿態,重新探索青春年的自己,帶回來的悸動是什麼呢?
我們是否值得為自已的青春期說很多個故事,
包含那些禁忌的,以及當年無人可以傾訴的遭遇?
而後,我們用愛療法(假設你喜歡)來整合與療癒這些面向的自己?
♡♡
在課程結束後,那個去帶領一夜一天的少年露營的展爸回來了。
全家去吃飯的路上,有個這樣的對話。
樹兒:「爸爸,我今有有跟OOO在網路上對打。」
.....
樹兒:「其實,我們真的沒有玩什麼,我們後來花時間,在網路上對話,好好玩。」
.....
樹兒:「爸爸,我覺得那個很棒,就是人際關係,好好玩。」
這時,一夜一天下來,疲憊至極的展爸:「好玩,不是人際關係的重點,跟毒蟲好玩,又怎麼樣?」
我連忙阻擋:「樹,不要跟你爸爸說,他現在很灰色。」
樹兒:「媽媽,那我跟妳說。」
....
我:「我好奇...在你們的對話,除了好玩之外,你有多了解他們,多認識他們,有交換一些自己的看看法嗎?」
樹:「唉~呦~」
展爸:「樹,你不要跟妳媽媽談,她太.....」
樹兒輕鬆愉快的語氣:「對呀,爸爸太灰色,媽媽太嚴苛。」
然後,在秋天的街道上,我們三人哈哈大笑。
(挽著我的手的旦妹妹應該是偷偷笑)
展爸搞笑式的裝哭:「灰色,灰色,灰色,我今天真的很灰色。」
我:「我承認,媽媽真是太嚴苛了,真的,真的,在人際關係上,我嚴苛到不行。」
後來,我們聆聽展爸,讓他灰色的事件由來。
而我們聆聽樹哥哥,聽他與日常的好朋友,在網路上,無釐頭式的對談的幽默。
♡♡
展爸,青少年工作者,對於這個社會青少年的灰色、白色、黑色....過於敏感。
我,心靈工作者,過於在乎心靈深度,沒有能力融入青少年式的無內容搞笑......
而我們,以自己真實的樣子與孩子互動。
最難能珍貴的是,我們坦白。
孩子回應給我們的,是很「了」自己的父母,哈哈大笑,並且,繼續嘗試與我們溝通。
與孩子在一起,當父母的,真的要自我坦白,要承認,要很了自己,並且,可以放鬆地嘲笑自己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