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日,騎摩托車,小孩一前一後,後面的樹哥哥說:「媽媽,妳最近有沒有寫關於我的文章?」
「喔~」,我回答:「都沒有耶!」
「是不是我都沒有問題,所以,妳就沒有文章寫?」他問。
其實,那個早上,我剛思量過這狀況,所以,我誠實以告:
「是呀,你真的過得很平穩,重點是,媽媽沒有跟你好好相處,就寫不出文章來。」
活得比較像隱士,專注在自己的書寫世界的自己,當孩子沒有來找我時,就只有自己。
不過,樹哥哥真的沒有什麼來到我的心嗎?
我說:「其實,是有文章的,我的電腦中大約有3~4篇寫不完的,就沒有貼出來了。」
所以,今天早上,就讓我來心繫著這孩子,來寫篇文章吧!
♡♡
這孩子,一直是讓我歡喜的孩子,
我會這樣形容他:
「不知怎麼的,只要有他在的時刻,環境中就是開心的,有一種輕鬆的氣氛。」
「他很能自己管理自己,什麼事情自己規劃得好好的,我幾乎都不用操煩什麼。」
「這4年多以來,他長成一個男孩子,爸爸是他的玩伴,有時候,我找不到母子倆的玩樂」
「他是個自在的孩子,沒事他就自己玩,只要請求幫忙,他會很樂意有效率的來幫忙。」
前天,展爸這樣交代我:
「理書,妳早上可不可以好好跟他們在一起,因為我會不在。」
展爸在臉書貼了文,「上癮的真相」
所以,非常認真營造,一個"人與人之間有連結,有意義互動"的環境。
展爸看得到我的隱士,一直在寫文章的我,就會跟孩子當各自為政的室友。
以前,假日的清晨,樹哥哥會在玩音樂、想玩網路遊戲、尋求刺激的交替節奏中度過,
旦妹妹則會把自己丟入愛看的書裡,一看就是一個早上。
而我則除了早餐負責之外,就是寫自己的文章。
由於答應展爸,要「好好陪陪孩子」所以,我從隱士中離開。
(真的,即使有時間寫文章,都有一搭沒一搭的,無法進展)
我騎著摩托車,一前一後貼著兩個孩子,大街小巷找一家「沒去過的店」
在店裡,旦妹妹依然看書,樹哥哥在補聽缺席的數學課錄影,
然而,我的精神,是在他們身上的。
嗯~我沒有干擾他們,就是看著他們,安靜地把”自己”向他們敞開,
偶而回到我的書寫,書寫因為沒有全神投入,變得有一搭沒一搭的。
然後,我就看到了天空,感受到了氣溫,聽見了他們兩的聲音振動.......
昨天,我就是,單純地,看見感受到了他們,與他們在一起。
然後,我們又大街小巷,擠著一台摩托車,辦點事情,
樹哥哥開始跟我聊起天來。
我要求:「把你自己的一天規劃一下,除了下午要踢球之外,有沒有什麼任務可以完成?」
他說:「我想要和旦旦玩Wii,重點不是玩,而是,寫出Wii放到園遊會的企劃書。」
就這樣,他有了一個重心,不時跟我討論,不時有自己的想法,埋頭打字。
♡♡
也沒特別發生什麼,我試著把自己從隱居狀態,叫出來。
特別的,不是行為,而是我的意識狀態。
我沒有掉入自己的創作世界,
而是,來到反思自己身為樹哥哥的母親的狀態,
同時,更多時候,專注於「回到當下的人際場域」的提醒。
比較特別的是,從國一開始,無論去哪裡,都喜歡自己騎車的他,
昨天,願意讓我載他去球場練球。
在那個球隊,他應該是極少數,沒有積極參與的家長陪伴的孩子,
自己去,自己回,自己帶學費去,自己搭同學家長的車遠行......
比起家長會在一旁看練球,積極參與球隊業務,熱心成為一個家長團,我們則是疏離的家長,而樹哥哥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。
其實我蠻喜歡這樣的他,因為獨立,他有一種奇妙的個體意識。
昨天,載他去之後,我和旦妹妹去十八尖山散步。
回程時,在遠方的圍欄,看到球場練習的他,忍不住大聲喊他名字,他就回頭跟我們招手一下,然後,漏接了一顆球。(幸好只是開始的暖身練球,不是比賽)(這就是男人與女人的不同,媽媽在他打球時還來要注意力(真是要不得呀。),爸爸就會默默觀看,分析球技,事後,提出自己的看法)
♡♡
由於是送他去的,於是,得去接他回。
和旦妹妹散步到校園很深的球場,在昏暗的黃昏中,尋找他的身影。
站在球場邊,跟另外一位家長聊天,
得知,在家長們心目中,他是個有禮貌,會關懷人,會與家長互動的孩子。
然後,我們3人又散了長長的步,邊走邊聊天,
是那種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,卻是打開了話匣子的靠近。
回程的路上,夾在我們中間的旦妹妹,在摩托車上睡著了。
我側頭,對樹哥哥唱著歌:「有個女孩睡著了。」
他笑笑:「我會抱住她。」
旦妹妹似乎特別享受這種感覺,去阿嬤家吃完晚餐,一副早就下定決心,還要在機車睡著一回。 她真的夾在媽媽與哥哥中間,很快就入睡了。
7點多,在摩托車上熟睡的她,直接回到床上,繼續享受她溫暖的睡。
♡♡
於是,昨天,我成了一個”在”的媽媽。
♡♡
這好像是我自己的注意力管理。
我的第123注意力在什麼地方?
- 在自己的呼吸在自己的身體在自己的流動。
- 在與孩子之間,即使沒事,沒說話,也是與孩子之間,在看見與連結他們。
- 在自己想要書寫的東西。
而隱居狀態,我的123注意力是這樣的:
- 自己正在書寫的東西。
- 孩子有什麼”需要”嗎?
- 自己的身體有什麼需要。
♡♡
是的,好久了,我是個「回應需要」的媽。
所以,會來黏我,會來賴我的旦妹妹,依然還在我的意識中很多。
而那個,已經獨立,貼心不吵我,自己自在又快樂的樹哥哥,
能來到我的意識區的時刻,除了肚子餓、天冷要多穿些、功課寫了沒....之外,
我可能剩下的是”有意見”。
對他的少閱讀課外讀物,有意見。
對於他都是睡前才用功,有意見。
.....
幸好有展爸,玩伴,盟友,哥兒們,戰略討論對象......
而我,則是他偶而需求來抱一下,見面很開心的靜態存在。
♡♡
於是,我省思自己,在樹哥哥長大後,是個怎麼樣的媽媽?
原來,我成了一個「回應需求」的「照顧型媽媽」
或是,一個用自己期待來過濾資訊的「叮嚀型媽媽」
(幸好,我還不到「嘮叨型媽媽」)
這其實,不是樹哥哥的需要。
「照顧型媽媽」是幼兒需要的母親,對青少年而言,是個基礎,卻不是期待。
「叮嚀型媽媽」若能謹守分際,還能維持和諧,一旦越過界,
成了「嘮叨型媽媽」,「說嫌棄的媽媽」,「過度擔憂的媽媽」「控制型媽媽」
就有危險,成為孩子抗拒的對象,開始逃避躲藏的對象。
我沒有展爸的能耐,他好武,愛玩,熱愛鍛鍊身體,懂足球,也曾是網路遊戲迷.....
展爸有很多條件,可以跟兒子成為好麻吉。
我與兒子間,有富足的千密存款,就是在他年幼時,母子間深刻的好關係。
現在,我們依然我們相互敬重,他佩服我的工作,我欣賞他很多地方。
我們彼此喜歡,很願意找機會靠近。
然而,在現階段的條件。
我過於專注在自己的寫作,
當我沒有釋出自己的意願,去到他的世界,我正在花空兩人間的親密存款。
♡♡
舉個例子來說:
有一次,他說:「媽媽,這首歌好好聽。」(樂團:one direction, 歌名:perfect)
我聽了一會兒,問他:「這首歌在唱什麼?」
他說:「就是情歌呀,媽媽,妳要不要看歌詞?」
然後,我靠近他,看了回歌詞,打他說說:「這哪是情歌呀,這是自戀的男生,在吊馬子」
然後,他呵呵的笑,我也覺得好笑。
我又站著聽了一回,就跑掉了,認真煮飯
以注意力123來說,
我當時的注意力是:
- 我正要煮飯,趕時間。
- 這些歌詞,還真的,是不同世代呢! 要教育嗎? 會不會有不良影響。
- 這孩子,聽音樂的樣子,真快樂;這歌,其實真的好聽。
如果,我能再有一次機會,在我買了一堆菜回家,要煮飯的時刻,
他說:「媽媽,妳來聽,這歌很好聽。」
我的注意力123,可以怎麼擺放?
- 開心,有個機會,兩人有互動。(調整進度,讓煮飯,延後5分鐘開始)
- 放在音樂上面,敞開心,讓節奏進來,讓音樂進來,向聽一場演唱會一樣專心,與他同在。
- 閱讀歌詞,聽聽他對歌詞的感受與看法。 (若有空,吃飯時再表達自己的意見)
♡♡
原來,不由自主地,當個青少年的媽媽,
我還是,「把事情的需要」放在「向孩子敞開」的前頭。
我還是,「把教育」放在「與孩子同在」的前頭。
我還是,「落在自己舒適圈中」很少「願意跨出舒適圈,成為他的玩伴」
這真是三大警訊呀。
我仗著年幼時的親密存款富足,這樣用自己慣性的方式當了三年青少年媽媽。
要不要改?
要不要改?
我問著自己。
有沒有決心?
我承諾自己。
♡♡
在樹哥哥的存在之光下,映照出,我這老古板的陰暗面。
正悄悄地,因為陽光照下,而有,要翻身並用力釋放的癢癢的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