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意思的一個晚上,展爸戲稱我的鐵腕。
我們終於來到一個國中生有功課的夜晚。
在我眼裡,晚上不算有複習功課的樹哥哥,昨夜終於有個獨立做功課的樣子。
(那些10分鐘,5分鐘,中央穿插各種聊天與遊戲的複習與寫作業,在我眼中都不算)
(那些跟我們討論知識,因為問一個題目,和我們討論一個晚上也不算。)
♡♡
在我們家的夜晚,
愉快的人際交往排名第一,有趣的夜間小休閒排名第二,被媽媽較去做家事排名第三。
因為旦妹妹的功課,在阿嬤安親班已經完成了。
因為樹哥哥有一種神奇的功力,看不到他專注在書桌的時間,寫功課也許就是睡前的三兩下,就覺得他整個晚上,都還跟我們在玩著,零星時間拿去沾一下書桌,就把功課寫完了。
因為他自己把成績保持得很好,我就等著,等著。
對於如此輕鬆的他維持著功課,那些功力,靠的都是專心上課而來的。
(他上課非常專注,享受學習,喜歡班級同學,欣賞每一科的老師)
而他做學問的態度,呈現在他對於皇家騎士小說的忠誠(看至少30次了吧!),以及每天每天的聽音樂打節奏功課。
我笑著看他,沒有著急,等著他從經驗中學習到,各種重要的人生道理。
♡♡
昨天,他回家了,傍晚5點10分。
照例,他要很長的放鬆,吃點心(他自己買的紅豆餅),聽音樂,再吃點心(他要吃水餃,我要求他自己煮),繼續聽音樂。
然後,他最近迷的是籃球的影片,他會十分灌注,入神地觀看,是那種精神演練般的觀看,看多了籃球功力會進步的專心。
我會問:「你打算看多久?」
他會說:「10分鐘。」
我會做自己的事,時間到了提醒一下,然後,我就不再多做什麼。
昨天,他應該花了40分鐘,看得不亦樂乎。
我說:「可以去房間了,你今天要去打劍道。」
一會兒,我路過房間,他看著皇家騎士,正津津有味,全神貫注。
我大笑,忍不住用頭頂他的心輪,「喂,這麼好看?」
「嗯~我想看嘛!」我說:「好,時間是你的。」
就這樣,我趕著自己的稿,那對去泡湯的父女要晚歸,吩咐我晚點開飯。
當我在炒菜時,他已經開始寫功課。
這些,其實都是平常的正常韻律,日子就是這樣過的。
我對他的要求很簡單:
因為你不會控制時間,所以,你要進入一場遊戲前,要跟我說:「媽媽,我要....了,預計oo分鐘。 然後,我會提醒你,只提醒一次。 如果,你沒控制好時間,我會在想起來的時候,問你,「怎麼失去時間感的」」
而他,在自己講好的時間內能停手的比例,大約40%。
我覺得他正在進步,正在一點一滴,把現實世界的邏輯,放入他天堂般的快樂邏輯。
對於他的延拓,沒有責罵,沒有繼續叮嚀,沒有著急。
在我們家的夜晚,除了睡前我盯上床,或隔日我要工作盯大教室要清空所有私人物品,是緊張時刻,其餘,都是歡樂至極的親密與玩樂時光。
因為他的學習非常專心,成績也很穩定。
因此,我反而一直等著,等著,他可以擁有幾次,成績失控,掉落到自己下巴掉下的機會。
我總覺得,越年幼,越有從挫折中學到精神,體驗到,原來上爬是可以計畫的,是一件很好的幸運。
♡♡
昨夜,在7點,正要開飯,7點30在竹北有劍道課的他,竟然說:「我今天不去劍道,因為要複習歷史。」 我這一聽,真的有點火:「不准。」 剛好來家裡的婆婆,一臉不認同,表達了不同意,為了尊重我們,趕緊離開。
我說了:「你回家1個小時45分鐘,大約玩了70分鐘,然後,你跟我說:「我需要時間複習歷史,所以,放棄原來預備好的劍道課,我不同意。」
說完,我開始吃飯。
這孩子,花了大約3分鐘,安靜,不語,沒有動筷子,沉思。
我說:「好,你怎麼回答我。 跟我辯論,要求我,說說你的想法。」
我們討論了他剛剛的作息,他再次陳述:「我很想要複習歷史。」
我說:「好,付一堂劍道課的錢,給你爸爸,不然,就去練劍道。」
我說:「我們大人也會有這種時候,因為某事,猶豫著要不要修改計畫,而我們,要付出社會邏輯的代價,我們會心疼,唉呦,那堂課的錢,就丟到水裡了。 我把你當做大人,你可以做自己的決定,而你去感受一下,全面的邏輯結果是什麼。」
他安靜,動筷子了,繼續吃飯。
然後說:「好,媽媽,我付學費給爸爸。 因為我真的想要複習歷史。」
我說:「條件2:那這個晚上,你需要真的有複習歷史。 顯現出你的決心和完成度」
我問:「如果,早知道,事情是這樣子,那下一次,你的這種傍晚,會怎麼度過。」
他給我一個很完美乖小孩的計畫,被我否決了:「可是,這裡有個真實你沒有放進來,那就是,你真的有很多放鬆的需求,聽音樂的需求,看小說的需求,還有,聊天吃東西,慢吞吞的需求。」 「這些需求要被放入計畫中,這樣的計畫才能落實。」
於是,我們重來,他說了一個,我認為全面些的計畫。
♡♡
展爸就單獨去劍道了。
這小孩,洗完澡,正要大力複習歷史時,跑來說:「媽媽,我忘記把歷史課本帶回來了。」
他依然全身充滿輕鬆,內心不曉得演奏什麼節奏,正在有節奏地跳著舞。(可愛的孩子)
不過,我都要裝撲克臉(因為內心完全是驚喜,欣賞他的輕鬆,所以,不能太開心笑出來)
我的驚喜,是因為,迷糊,是他的性格。
他其實是想要複習歷史,然而,他並沒有「計畫」要複習歷史。
從小,他忘記什麼,阿嬤都會幫忙擦屁股,趕忙,商借,幫他印回課本來。
而這種迷糊,需要在現實生活呈現出來,然後,自己承擔補救的過程,或承擔補救不來的後果。 這才是我認為的學習重點。 現在,他的功課回到了我的管理,功課,就是梯子,用來學習人生責任的梯子。 功課,不是目標。 人生成熟,才是目標。
我開玩笑:「這真是塞翁失馬呀~」 旦旦立刻接口:「焉知非福。」
我說:「來吧! 自己上網路查,你們這幸福的一代,百科全書,都在網路。」
我說:「媽媽的電腦借你,去找,國中歷史筆記,幸運的話,你就能複習了。」
他忙了幾分鐘:「媽媽,有好多個版本,我要選康軒的。」又幾分鐘:「有好多個,要選哪一個?」我說:「一個個點開,自己決定,選那種,包含課本內容,讓你讀起來有Fu的。」
於是,他開始在螢幕閱讀起來。
我說:「不行只用看的,用寫的,拿一張白紙,自己重新做筆記。」
他說:「媽媽,我的習慣是先看一遍,有概念後,我會做筆記的。」
終於,我看到他一整個夜晚,都沒有再離開桌子了。
整齊的筆記,是思考後的結構,清晰的邏輯。
♡♡
展爸回來了:「老師邀請你週六可以去補課。」
我說:「週六,我可以載你去,如果你認真上課了,爸爸會退你學費的。」
睡前,他一臉滿足,渾身舒爽,雙手高舉,渾身節奏感,還跳著舞,
跟我們說:「我覺得,我好像被歷史洗禮了。」
(他找到的歷史筆記,真的很優,要感謝那些,跟我一樣有傻勁,在網路免費提供專業知識與經驗的善心老師)
♡♡
對於需要:需要經驗飢渴,要有投注與付出,來到收穫以及吃飽,才會深刻。
對於慣性:要有損失,要有領悟,要有發自內心的決心,還有溫柔的支持,才來到改變。
♡♡
清晨,負責早餐的我,把早餐放入他的餐碗袋。
在那一瞬間,3秒鐘就可以把他的便當盒順便放入的我,沉思了一下,決定不幫忙。
我說:「早餐放進去了,碗要自己放喔~」
果真,他出門,又返回,我正要出門,「媽媽,等我,我忘記午餐碗了。」
我笑笑,溫柔,等待,沒有說什麼,心中開心,他又有一次機會,體驗迷糊的邏輯結果。
給孩子溫柔,給孩子支持,在他犯錯的時候。
讓他自己來,讓他去承擔,不要太快幫忙。
給孩子界線,在他做了罔顧整體脈絡的決定時。 說:「不准」
(這不准,一定要非常難得,才會發揮力量。 平日,說太多了,就沒什麼力量了。)
給界線後,帶他們看整體脈絡,找到,在脈絡內,用他是大人的角度來看,還給他選擇權,要求他以大人的方式,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在他迷糊,可能搞砸,放鬆,不要緊張,珍惜老天爺給的「人格成熟教室」,放掉對後果的執著,而珍惜孩子練習成熟的機會。 絕對不能在這時候教導,而是輕鬆地承認事實。
在他有渴望時(複習歷史),給他方法,給他資源,讓他自己來。
然後,與他一同慶賀,他自己努力而來的滿足感。 (不要等到成績結果出來再慶賀)
♡♡
父母來到一個要放手,卻不知道把握什麼的時代。
而這些,就是我握緊手中的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