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個月前,收到一封信,來自一起研習愛療法的輔導老師。
她是個學校輔導老師,問了我一個個案的狀況:
她說:
一個原生家庭為民間信仰的孩子,去到了篤信基督的教會家庭寄養。
這孩子喜歡寄養家庭,也喜歡教會,加上,教會灌輸孩子不能拜佛祖,
原本會請求拜佛祖保佑的孩子,因為教會經驗,開始討厭佛祖起來了。
而這孩子在假日回到原生家庭,家人得知教會的經驗,也用力阻止孩子接觸教會。
原生家庭與寄養家庭的宗教衝突,在孩子的內心產生信仰衝突,變得無所適從。
學校輔導老師用愛療法為孩子唱歌,消融二元對立的綑綁,孩子心中雖然舒服些,
卻依然因為靠近寄養家庭多些,而靠耶穌多些,於是,有了對佛祖的仇視。
老師擔心,這孩子終究會回到原生家庭,問我:這樣的信仰衝突,可以做什麼嗎?
我隨手回信,這樣回答:
那個孩子,妳可以帶冥想讓他與佛祖接觸,問問,佛祖對耶穌的看法。
然後帶領他與耶穌連結,問問,耶穌對佛祖的看法。
有機會,或適當,也許能告訴他,關於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。
就說,有時候,因為古老的家族對立,會有人作梗,讓我們的心要分成兩半,不讓年輕人相親相愛。 那些仇恨,不在耶穌與佛祖之間,而在古老的宗教對立,以及,不思考就把舊的典範當成真理來實踐的人心。
人們可以選擇新的信仰,只是選擇而已,不需要仇視自己原本走出來的地方。
學校輔導老師認為這不太可行,因為那孩子份深受大人影響,覺得耶穌就是告訴他不要拜偶象,不願意再連結佛陀了。
我說:要孩子用自己的心去問耶穌,用思考來回應大人的教導。 在心的時代,我們的心,能直接連接神,要練習,純淨自己的心,純淨地聆聽神聖的教導。 通常,來自愛的教導或答案,會讓我們的心更和平,充滿愛。 而不會產生衝突,甚至產生仇恨。
一個月後,我收到這樣的回信:
親愛的MALI
上次用您的方法帶領孩子與耶穌、佛祖的連結,效果奇好。尚未問您之前,我只是帶他同時感受耶穌和佛祖的愛,孩子仍相信外界的人對他們說耶穌說不能拜偶像。
而用了您的方法,孩子的內在真實的聆聽佛祖和耶穌彼此是好朋友相愛的事實。
孩子自己相信,並很有信心的表示別人不了解才會誤以為他們不能相愛。
往後全然投入耶穌與佛祖同在的懷抱裏。
謝謝MALI
♡♡
收到這回覆,我真的很喜悅。
至少,這世界的宗教對立,在這孩子的心中,不再被複製而能寧靜了。
對我來說,這衝突的象徵,表面上看來,是信仰衝突。
而本質來說,是寄養家庭與原生家庭在孩子心中的衝突。
兒童保護的安置政策,讓在家無法得到適當照顧或是遭受目睹或暴力威脅的孩子,在評估後,暫時接受寄養家庭的照顧。 而在這期間,原生家庭需要接受強制親職以及社工的協助,評估完成後,才讓孩子回到原生家庭。
對一個被寄養的孩子,會因為來到一個平安安穩的環境而放鬆。
卻也會在心靈層次上,對於離開原生家庭感到複雜,甚至有背叛父母的想像。
這種複雜的心境,甚至是難以覺知的愧咎或罪惡,有時,反而形成另外一種心結。
孩子,無論如何,是父母生,父母養。
無論未來是否會回到原生家庭,能夠對於自己的出生,自己的童年,還有自己的父母,產生理解,以及,尊重,甚至能信任與榮耀,是重要的。
寄養家庭的父母,除了在生活與教養上照顧孩子之外,能夠對於孩子的原生家庭,盡量減少評斷,沒有批評,保持尊重,是基本態度。
這包含,對原生家庭的生活方式,信仰,經濟習慣,道德種種.......
也許孩子會訴說,會訴苦,給予聆聽,而不去評斷孩子的父母或家庭,是支持孩子心靈整合的重要學習。
也不用過度,要勸孩子敬重他的父母。
孩子會有孩子的時間與進度,通常,孩子更有獨立生活的能力,更有開闊的心,他會自己尋求,這內在衝突的和解。 寄養家庭的父母,無需積極協助,更不要使用評斷來創造或加深,孩子本來就可能有的衝突。
♡♡
在這個輔導老師的立場,她使用的不是教導,而是衝突的和解,想辦法,讓孩子的心,能有獨立的機會,找到和諧。 孩子說得很溫柔,原來,是大人不夠了解,所以,才會強調這樣的態度。
♡♡
日本有一套幽默的漫畫,叫做「聖☆哥傳」
寫的是,天界的耶穌與佛陀,到人間旅遊,在東京一起租公寓的生活日誌。
這漫畫,把經典中對於此二人的描述,放到現代日本社會中,熟悉經典的人讀起漫畫來,有很多梗,有趣的笑點。
這非常輕鬆的態度,讓我們沒有分別,在耶穌與佛陀之間沒有分別。
在俗人與聖者間也沒有分別。
接納我們自身的人性以及我們擁有的神聖質地,並想辦法快樂的相處在一起。
我想傳遞的每篇文章,這也是基本精神吧!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