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夜,夫妻倆有一場「協商不成」
這「協商不成」在我們兩心裡是OK的,頂多沒那麼快樂與親密,於內在或關係無礙。
然而,因為樹哥哥在一旁的聆聽與困住,也讓我在向他解釋清晰後,回頭,在今日,多內省這件事情。 以下,就來回顧與內省吧!
♡♡
昨夜的協商是:「那我就把買菜和煮飯都交給你好了。」
展爸說:「好呀。 不過你要讓我用我的方法來做。」
想起過往幾次由他掌廚的經驗,我:「我只要求,開飯時間,還有份量要足夠。」
展爸:「我做不到。 你如果自己覺得吃不夠,可以跟我講,我下次就會調整。」
「我不能接受,妳在還沒吃飯前就說”這樣不夠”,那是預言,不是需求。」
我:「我不是代替孩子的需求說話,而是,以一個家庭主婦,我一直是用全家為單位在估計食量,在準備食材,在選擇種類的。 你只能接受我的需求沒被滿足的表達,不能接受我家庭主婦的眼光?」
就這樣,我們來來回回,20分鐘,說的都是這樣的循環。
展爸的立場很鮮明:「孩子吃不夠,孩子自己跟我說,我下次會調整。」
而我的執著也很難放手:「我只是想要你接受我的經驗值的建議,這樣,我才能放手交給你。」
於是,我開始記起來,或想像,展爸掌廚的樣貌。
包含冰箱會有數不清的冷凍小小包的過剩食材,一直忘記使用,而最後我來回收。
包含婆婆的菜會進入我們家,婆婆的菜充滿愛心,營養又好吃。 可是,對我而言,沒有計畫的忽然加菜,結果就是很多冰箱的收拾,以及未來的熱菜。收拾起來,很費工夫。
包含由於他處理食材的過程很長,而我若不離開這個空間,自己的心思還是會掛在上頭,因為這牽掛,因為這難以放手處之,我反而精神會更耗損。
展爸是非常樂意照顧我,完成我的需求。
然而,在他定義中,他只接受「明確」的指定。
而一個模糊混亂卻執著的期待,他拒絕接受。
我回想起,這幾年,我們幾乎95%在家吃飯的日子。
我受困的是哪裡?
應該就是,我每日需要上傳統市場的需求,這得在早晨進行。
而我的早晨,是作家時光,每每,需要中斷去買菜,買完菜靈感就消失了。
如果我拖延,下午才去買菜。
就只能接受去超市,忍受我又帶回塑膠袋包裝盒,
或是,就冰箱的庫存,變來變去。
然而,在烹煮的期間,展爸一直是熱心協助,
雖然他動作慢,洗菜,切菜,在我眼中,都過於講究,
然而,只要有他幫忙,我總是可以更輕鬆的。
於是,我轉換協商訴求:
「我還是自己煮菜好了,家裡的買菜,物流,都交給你負責好了。」
又開始想起,這20年來,大大小小的物資照顧,小至定期更換的牙刷、衛生紙,大至衣服鞋子,都是我的觀察,計畫、勤奮,以及腰包。
於是我說:「那就這樣,採買交給你,我會說哪家肉販魚販菜販,包含家用的物流,都請你維護了。」
他輕鬆地說:「好。」
♡♡
我們兩完成協商,沒有損傷各自內在或關係,
就是有一份對於彼此死硬脾氣的了然與安靜的無奈。
這時,反而,在一旁一直專心聆聽的樹哥哥,卡住了。
「媽媽,既然爸爸要這樣做,妳為什麼不能就讓他試試看? 他說會問我們有沒有吃飽,我們會跟他說呀,為什麼妳就不答應他? 你們這樣吵架,不就跟OOO他們一樣? 你們為什麼不各自妥協一步?」
孩子真情留露,渴望父母合作無間的盼望無比清晰。
我說:「樹,你在聽我說一次,我們兩個沒有吵架,我們沒有互相批評,也沒有互相攻擊,我們甚至也沒有不接納對方本來的樣子。 我們就是協商修正。」
「我們是各自表達自己的堅持,看起來很固執,兩個人都沒有妥協,退讓,可是,樹,你有沒有聽到,到了最後,我接納自己的限制,也接納爸爸的樣子,我換一個協商方式。」
「你要轉個彎想想,其實,我們兩已經達成協議了。」
「因為,我們兩的初衷,並不是要爸爸負責煮飯,而是,我們兩個都想要減輕媽媽擔在身上的負擔。 我們最後發現,讓爸爸負責採買,政是減輕媽媽負擔的最好方式。 以現況來說,媽媽的死脾氣,完美需求,加上爸爸的怪堅持,是難以減輕我的精神負擔的,甚至連我的時間都會因為洗碗時變得非常複雜,而耗損更多。」
「所以,你沒有聽到我們的和平打成協議的外貌,事實上,在本質的精神,我們兩個是達成協商了。」 「而且,我們成功地,更多了對彼此的了解。」「只是,過程裡,我們沒有用溫柔的語調,沒有太多禮貌,彼此都很直。 這是讓你聽成,我們在吵架,破壞關係的原因。」「然而,在我們心中,這關係沒有被破壞,我們是朝向更新的合作更進一步。」
後來,我們把展爸叫回來,三個人澄清,樹哥哥聽進了我們的詮釋與眼光。
也就輕鬆了。 他開始回到自己的流,本來因為我們爭論而停手的功課,得以繼續被完成。
♡♡
控制需求。
在這過程,我們3人都有控制需求。
我的控制需求,是我對於吃飯有一定的概念:
1) 開飯要準時。
2) 菜量要足。
3) 不要有需要變成廚餘的剩菜。
4) 所有的剩菜都可以創意變成下餐的食物。
5) 桌上不要有過多再加熱的小盤菜餚。
我的難以忍受,沒有寬容:是展爸以專業廚師的講究,完全按照食譜的精工,實習菜鳥的技術,在我同處一室的廚房,弄了很久,2個小時,只煮出一道菜餚。 而且,到了吃完飯時,我需要去收拾亂到不行的廚房。
我的脾氣與有待改進的是:
完美需求,理直氣壯,自以為是,自己動作快難以忍受動作慢的人在旁邊
在這裡,我的長處是:說過就算了,我會自省,不會繼續怪罪,也沒有覺得展爸有什麼不好,就是接納了這個現況。並且,我依然心存感激,他很願意協助我減輕負擔,支持我的理想被實踐。
而展爸的控制需求是:
1) 我不要滿足老婆過多的預想與期待
2) 我掌廚,就要按照我的規矩和方式
3) 我不要一個概念還沒實行,妳一句話要我改,我就當機了。
展爸的難以忍受,是我經常會在他掌廚時給意見,讓他無法用自己的腦袋執行。
他昨天表達是:「妳可以臨時想要加一道自己煮的菜,但是不要干預我的。」
展爸的狀況則是:他說話真的很煞,他堅持不能百分百做到的絕不軟口答應,他從不說「妳說得我目前能力還做不到,但我可以同意妳的看法也不錯,只是我沒辦法做到。」
他會很直很大聲的說:「我做不到。」「我不能答應。」
在這裡,展爸的長處是:「他很理性,也學會接納我本來就很多控制或怪癖,而他一直有很強的意願,讓他的家人幸福的意願。」
樹哥哥的控制需求是:
1) 我不喜歡家裡吵鬧,
2) 我不喜歡爸爸媽媽無法協商
3) 我覺得媽媽退讓就好,為什麼媽媽不退讓
他的難以忍受是:這麼不悅耳沒有節奏,不和諧的對話,充滿這空間這麼久。(樹哥哥是個耳朵型的孩子)
樹哥哥有待進展的是:「增加理解大人複雜心思的參照座標」
昨天,我已經讚賞過樹哥哥了:「樹,你進步了喔! 也就是,你過來關心我們,你表達自己的想法,跟我們討論,不是沉浸在自己幸福小世界的孩子了。 這是你長大的象徵,歡迎你進入大人的世界,擁有對世界的關心。」
♡♡
在這裡,想表達的,是一個夫妻爭論的界線。
因為寫作時間用完了,故事寫出來了,分析的部份,下次再寫。
老师所描述先生的样子跟我们家爸爸一模一样,分析的太地道了,还期盼part2...呢😄
Posted by: junexie | 2016.10.13 at 23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