❤️❤️
男孩,八歲,小二
放學回家之後,休息一小時左右,媽媽覺得可以寫作業了。
說:孩子,媽媽覺得可以開始寫作業了喔;
孩子:喔(或者無聲)
過了以會,媽媽:媽媽跟你說可以寫作業啦;
孩子:好~~(拖長音,有點不耐煩)
有可能媽媽會再說:你現在開始寫作業,寫完可以輕鬆地玩,不好嗎?
孩子:哼^好(帶著負氣,擠眉,表情不好看)或者說:好,我去寫啊'(帶著無奈與抗拒)
媽媽可能在心裡也可能說出來:為什麼每次讓你寫作業都感覺這麼痛苦呢
這樣的情境大約每週有一半的機率出現,我盡量讓自己放鬆,不然可能每天都會發生
❤️❤️
從這個例子,我看到很單調的「時間到了,去寫作業。」
因為資訊不足,所以,不曉得這對母子有其他形式的互動嗎?
我習慣把事情攤開,讓寫作業成為一個有顏色有形狀的任務,而不是一個要完成的責任。
我的價值次序是:
- 喜歡寫功課比功課寫得好重要。
- 覺得功課有趣比乖乖寫功課重要。
- 從功課中認識孩子的學習狀態,比要求孩子寫功課重要。
- 能擁有自主權,決定功課要寫得多認真,比每次都一定要寫很好,心理健康。
我的理解是:
- 越被逼迫,越嚴肅被要求的事情,孩子抗拒越大。
- 越把焦點只集中在上面,而不要求孩子其他的面向,孩子越抗拒。
- 能讓孩子感覺到很有選擇,就有自主感。
- 孩子一定有說不的能量,一定要先用一些好玩的要求,讓孩子可以盡情說不。
於是,有了以上的可能,用這樣的可能來執行,事情會變得很好玩。
❤️❤️
如果這位媽媽,想給予孩子自主權是真誠的,那麼,這樣行動,就很快可以清楚。
如果,這樣行動無效,那就要往下看下一篇,這表示,媽媽內在有壓抑的焦慮,我定義為陰暗處的恐懼。
對我來說,如果媽媽有無法處理的功課恐懼,有三個選擇:
- 承認自己的限度,直接使用權威。 使用規定,環境控制,孩子其實更簡單快樂一點。
- 處理自己的恐懼,才能給出真的民主。
- 如果媽媽又不允許自己表達權威,害怕權威對孩子的影響,就表達脆弱(參考下篇文章)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