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們家兒子玩電動的側記。
在我與兒子之間,電動這件事情,佔據親子溝通時間的比例,可能不到5%。
而在這5%中,只有2%在於約束。 其餘的3%,更多地,是在理解他,並進入他的快樂與佩服他。
這幾天晚上,他瘋狂投入「電競高手影片」的翻譯。
他很開心我能在英文幫忙,能幫他看翻譯是否正確。
其實,他最開心的,是我欣賞他的能力,以及,說了好多次:「這樣媽媽就更能懂,我在玩的是什麼了。」
當我開始認識誰是「半藏」時,這對他的意義,比會考排名前面讓我知道,還要有榮耀感。
❤️❤️
孩子玩遊戲也是從小就開始了。
在我們家,比較幸運的地方,是:
- 孩子在玩電動,有家長陪伴:爸爸有能力,陪孩子討論; 爸爸偶而也玩玩,對於電動世界有所了解。
- 孩子有很多成就感的來源,包含,他的功課,他的足球,他的運動,他的音樂,他的被肯定。
- 孩子有自我價值感:沒有被罵過,一直在被尊重中長大,只要表達都會得到真誠的對待與討論。
- 孩子在人際上的資源:兄妹和樂,與父母互動良好,好朋友多,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看。
- 孩子在功課,思考,益智遊戲,新聞,社會興趣都還熱切著:會討論,會思考,有關心。
- 與父母關係良好,會尊重父母的考量。
- 熱愛上學,喜歡聽課,做功課有樂趣,成績維持得很好。
- 對於環境感官的參與度,只要是他有興趣的,都還有五感的接觸力。
還有,這孩子在電動的議題上,的弱點(媽媽的私人觀點認為)。
- 小時候,如果沒人畫界線,尤其在與表弟在一起時,會一直玩下去,直到最後,會說:「好空虛喔。」
- 文字閱讀量過低:這孩子,只做功課,不愛閱讀。
- 依賴媒體資訊:查資料、看You tube,電子閱讀很快,搜尋力還不錯。
- 迷上音樂,用電腦聆聽,藍光螢幕時間過長。
- 對於環境感官的參與度,對於他沒興趣的,當他沈入自己的興趣中,一概當成背景。
在電動遊戲議題上,我一直重視的,幾個優先次序:
- 確認孩子的日常生活,是均衡的,有足夠的其他管道,能獲得快樂與成就感,這是第一優先。
- 能覺察自己是否對於孩子玩遊戲的恐懼,焦慮,擔憂,並能釋放幻想,看到電動的正向與可能,自己能回到當下為第二。
- 無論如何,以維護親子互動中的尊重,以及孩子信任我們並願意向我們敞開與尋求建議為第三。
- 確認孩子玩的遊戲內容、社群,確認孩子連線遊戲的對象也是現實中認識的,確認孩子的遊戲網絡,會認識到哪種人,會吸引到哪種慾望或習慣,為第四。
- 以孩子能否能自主做慾望和時間管理:評估時間分配─〉察覺時間─〉停止遊戲,為第五。
- 以孩子還可能從這過程中,增長或得到別的能力訓練,為第六。
- 以支持孩子能在做功課上,保有自由選擇感受,自主決定時間安排為第七。
- 確認孩子在遊戲過程中,能覺察慾望,能評估與管理支出(經濟、時間、精神;眼力)為第八。
在這個優先次序上,我對於親子間,在這個主題上,我們努力過的焦點:
這張地圖,其實很大。
也因為,看見的,不只是「玩網路遊戲不好」而是,「更多更多的可能與角度」於是,有了很大的斡旋空間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