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講題的經驗,是我一直在潛意識運作順暢的部份。 然而,準備這講題,能講清楚卻已經很多年,沒有努力地完成它。 因為,這個講題,與我原先已經發展出來的概念體系,很不一樣。 雖然我嘗試做過許多卡片,卻還無法定稿。 這幾年,閱讀著社會現象,觸碰著人心的意識.... 讓我多了些決心,來把這文章寫出來,確認會是一套卡片作品,讓我加把勁吧!
這場次的演講,與兩個家庭故事有關。
第一個故事(教孩子拒絕自己),發生在幾個月前,孩子問我關於買紀念冊的事情,孩子與我的對話,這樣一句句轉變著:
「媽媽,我要不要買畢業紀念冊?」
「媽媽,我可以買畢業紀念冊嗎?」
「媽媽,我想要買畢業紀念冊,可以嗎?」
「媽媽,我想要買畢業紀念冊,妳要怎麼支持我?」
這是我給孩子的教導,分清楚,他有什麼權力,而我有什麼權力。 孩子需要有權力意識,並且,在這意識中,清晰表達,於是,不會讓我無意識站入他的權力領域,而做出不屬於我的權力。 這個事件,我的分析如下:
也就是,如果我們的表達,都在這個清晰的表格下,就會是界線清楚,權力透明的溝通。
這樣的溝通,能支持孩子的權力意識穩固,這對孩子要生活在未來的社會,是很大的支持力。
而這樣的溝通,也能讓孩子在進入青春期有自己的種種「介於父母舒適圈之外的意願」,在親子溝通時,更舒適些。
故事2:(讓支持的力量去到我們本來無法支持的地方)
那天,我們家兒子要求了一件我《不認同》也《不支持》的事情,我聽見自己這樣回答:「兒子,我不認同,也不會支持你,不過,我不會反對也《不會搞破壞》,我《讓你自己做決定》。」接著,我給了許多《聆聽》、《發問》、陪他《討論》、給予《理解解、並邀請他去做《資訊調查》和同學《擬個計畫》,然後再做決定。 整個與他對談的過程,我都《觀察著自己的心》,是否有《隱藏的說服動機》,是否有《藏起來的強勢態度》? 而在事後,事情完成後,我《專注聆聽》孩子,給予《客觀的觀察》,對於他們的結果《一起開心》,並再次《說明我的態度》。 於是,我有了這樣的表達:
「孩子,我《拒絕支持你的作法》,而我,《不強行阻攔你》。 對於決定要這樣做的你,是因為優先次序與我不一樣,我《不同意》,我《能理解》,並《不會對你批判與責怪》。同時,透過《你的選擇》,我多《認識你的世界觀》,這成為我最《關切》,並且,《想要繼續與你討論 》的東西。 這裡,有我身為父母,教導你的意願與責任。 而我,《希望你納入我的價值觀》,小心行動,來「保護學校」。 因此,在你實行你的計畫時,請做些微調,來維護我的價值觀。」 這事件,我分析如下:
這個畢旅事件,還有個小插曲,就是關於「打電話回家報名安」的事前表達。
「孩子,媽媽《不需要》你打電話回家報平安。 不過,我會很《樂意與歡迎》你打回來。 因此,要不要打電話,就看《你想不想要》,完全《由你來決定》。 因為,媽媽《相信》,如果你有不平安,我會從老師那裏得到通知。 而那些,關於你自己心中的生活的小小困難,媽媽《信任》,你自己有能力面對與克服。 《祝福》你有個愉快而平安的旅行。 」
我們來把那些被我括弧起來的態度動詞,條列下來:
從以上表格,我們可以開始品味或品嚐,在一個複雜事件中,我如何與孩子在權力態度以及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的種種表達。 這牽涉到對於人性的細膩理解與座標。 請耐心繼續閱讀。
再來舉個例子:
這些例子,經過這樣分析,真的很有意思。 我們可以看到,在這些複雜事件中,我提供的支持,以及堅持自己立場的地方。 細心一點,開始發現,這裡,的確有彼此的優先次序。 我試著來寫寫看。
- 維護女兒的自主權,教導她日後可以堅持自己,並克服外人給的壓力
- 讓自己輕鬆些,不要因為長髮而代替她負擔
- 讓女兒能為自己的需要,負起不同層次的責任
- 看女兒漂漂亮亮
- 不怕社會眼光
- 不介意媽媽(外婆)的不舒適與抱怨
- 對於長髮或短髮,沒有特別的批判
關於人際互動,我們來到一個自然而然走到透明,又要處理各種多元價值觀的尊重與函容的時代。
一個清晰的界線觀點,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