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電影開始前,有個插曲。
即將生日的女兒,寫了一張「生日願望清單」
在那滿滿的十多個清單中,除了「能再去金崙玩」需要父母的支持之外,
都是精神性的願望,都是她自己要奮發努力的事情,有幾個遺憾的補足,甚至只能神來幫忙。
其中最有意思的兩個是:「希望老師能兇一點」「希望班上多點考試」
由於最近是實習老師的教課期,大部分的課堂採取「分組討論」形式。
大部分的孩子都把分組討論當成聊天與自由時間,於是,女兒覺得學習空虛,一個人要填寫完全組的學習單。 這個滿滿學習渴望的孩子,就這樣落單了。
我審視著:哥哥的班級,有個嚴格管理的班導師。
從七年級開始的看似不合理的管理(例如:上課遲到一秒鐘就會被注意,或是,下課時離座椅子要放回原位)到下課後課業在同分小組競賽要留下來..... 這種嚴格,讓孩子敬畏,卻也造就了全班的紀律與團結。 到了九年級,才把溫暖與更多歡樂帶回來,一整個要帶著全班衝刺的積極作法。 我去到他們班上,那真是全班精神集中,下課又作樂無限的孩子們。
我想,這個班導師,兇了兩年,就是為了最後一年,可以放鬆溫柔,然而,班級的紀律與風氣已然形成。
一個以快樂與創造學習為目標的管理,或是,以紀律與集中目標的管理......
哪個好呢?沒想到「小王子」2016電影版,也呈現了這思索。
♡♡(以下,對於電影是有雷的)
事先對電影沒有概念的我,沒想到進入一對母女的故事。
編導把原來的小王子故事,編織到現代世界。
一個房子都像積木一般整齊,大人都穿著套裝奮力工作的城市,
一個積極想要女兒能進入名校,甚至不惜買房子搬家,整日要工作的單親母親.....
以及一個獨立異常,被母親訓練成自我紀律嚴謹,每日照表操課,做幾何、代數、自己弄午餐.....
遇到事故還會叫警察,拍照作證,聯絡保險公司的六年級女孩。
編導的奇妙設計是,讓小王子裡頭的飛行員,成了一個怪老人,住在女孩的新家隔壁。
這怪老頭,整個房子都用來懷念小王子。
手縫的狐狸布偶,修了不能再修的飛機,象徵星球的彈珠,玫瑰花.....
還有,一頁頁繪畫優美的手稿......
妳猜到,故事會怎麼寫嗎?我猜妳猜到了。
小女孩與老人相遇,童心未泯的美好暑假時光.....
當小女孩從母親嚴謹紀律的灰色世界,跨入色彩繽紛有著爵士樂小鳥後院的老人家,
那一幕真是動人。
像是我們的教改目標,希望能給孩子一個色彩豐富的童年,遠離填鴨式的升學教育。
電影的美術設計驚人,美感,律動,全然把童年的美好與故事的動人,表達得讓人嚮往。
我等著電影的靈魂,除了小王子原著給我們的感動十倍奉還之外,
這電影,做了什麼思考?
♡♡
小女孩與老人的歡樂時光,因為被媽媽發現,而告終止。
小女孩不甘心回到原來灰色的生活,拉著行李箱,要跟老人一起飛行,去尋找小王子。
老人敵不過死亡的界線,一次次準備好要跟女孩告別....
故事至此,我開始期待起來。
這一老一少的火花與同心,能為我們解開幾十年來讀者的喟嘆嗎?
至少我是這樣好奇的:
小王子真的死了嗎?
他去了哪裡?
他的精神能回到沒B612小行星嗎?
而飛行員,真的可以在夜晚,凝視著星星,感受到小王子的存在,而心生幸福?
電影的回答是這樣的:透過小女孩的夢境(看起來是這樣)
小王子還活著,留在地球上,長大了。
被一個痛恨小孩的工廠”改造”,而遺忘了一切,成了一個很想要認真努力工作的大人。
可是這個長大的小王子,卻每個工作都沒做好,「要努力工作」只是一個口號,他的身與心還是不適應這個機械化的成人世界。
老人誠心相信小王子回去了,卻活在舊夢中,用後半輩子來緬懷在沙漠與小王子相遇的美好時刻。 像是,那個舊夢,成了他往後人生,對未來的追尋。
小女孩成了勇者,不僅沒有因為母親的紀律與嚴格,失去了孩童的天真與希望。 小女孩具有勇闖成人世界的能力與智慧,在夢裡,與狐狸一起駕駛著飛機,找到遺忘童年的小王子。 力抗各種制式樣板噁心的大人,讓小王子憶起一切。 並駕駛飛機送小王子的肉體回到他的星球.....
♡♡
我很失望的是,電影,依然貶低大人世界,而頌揚兒童世界。
然而,電影的解答,依賴的,卻是,因為母親嚴格訓練而具有無比能力的小女孩超人。
如果,她不是這樣一個已經有一萬小時成熟訓練的女孩,編導所提供的解答,是無從發展的。
然而,電影依然讓大人,都是灰色的,噁心的,樣板的,機械的,只會工作的。
而小孩,看起來,除了快樂,色彩,浪漫,玩樂,不用工作之外,就沒有別的了。
這電影,雙重貶低了兩者,讓二元對立的,依舊對立。
而解答,只是,女孩得著了老人的朋友,而老人有了新的小朋友朋友。
母親,從「友誼只是你辛苦工作後,40分鐘的獎賞」
到,可以微笑看著女兒與老人的友誼,說聲謝謝。
我想,這電影的沒有解答,也許就是鏡子,映照了我們的沒有解答。
♡♡
這世界,不是有很多有趣的大人嗎?
他們認真工作又充滿色彩,他們面對灰色的舊生活並保有希望。
如果,我們想要帶給小孩的就是快樂,那真是本末倒置了。
快樂,是小孩的自然本能,除非我們壓制它。
一個充滿愛的教室,可以是有紀律而嚴格的。
一個聚焦與學習,積極思考的教室,可以是歡樂的。
♡♡
我們要給孩子怎麼樣的歡樂?
美好的物質享受,無比的彩色樂園,禮物,旅行,......
還是,充滿樂趣的對話,人與人的親密與幽默,以及,因為汗水與努力而充實的喜悅?
嚴格,也不是我的強項。
紀律,是我有待學習的地方。
然而,我知道,給怎麼樣的快樂,孩子會對於學習充滿熱忱,而視為最大的獎賞。
有一種精神,是大人像個大人,
在權力的位置,坐於孩子之上,
而這種權力的獲得,來自於愛的給予,從上而下,
這種權力的穩固,來自於知識、眼光以及實踐力,穩固整個結構,讓學習是紮根的。
很多年輕的教師,諮商,輔導老師們....
嚮往更多的溫柔與親近,沒有條件的接納,以及充滿創意的討論課.....
這美好的夢想,如果裡面少了點重要的東西,就很可惜了。
那是,在電影中,小女孩的母親,所擁有的「不懈努力,無比嚴謹」的精神。
在電影中,這母親,因而失去了溫柔與色彩,成了無趣的成人。
而我們現在的新成人,保有了色彩與溫柔,內在的精神力量卻少了鍛鍊。
這一代的新成人,可能是我這個年紀的父母教導出來的。
我們從嚴格長大的困苦時代出生,長大,嚮往更多的自由與愛。
而我們,是否,要再次敬重與尊重,嚴格與紀律的美好與熱情呢?
我的反思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