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個高中生哥哥還很悠哉地,而小六妹妹就像救火一樣,跳了起來。
展爸問:「理書,妳想要送小孩嗎?」
我說:「我可以送。」
展爸又問:「妳想要嗎?」
我:「我可以送。」(註)
於是,速度即使很快,早晨還是需要點時間的我,
2分鐘內,像個戰士一樣凜然,已經揹好書包要出發的女兒,站在我面前,凝視不語。
「這麼快!」「那妳先去幫我整理書包,我的筆電,還要耳機。」
1分鐘內,書包被拎到浴室,我還在奮鬥.....
預期她快要哭出來的我,依然得把自己的事奮鬥完了。
終於,我快速喝了早上要喝的鈣粉,拿著咖啡杯,女兒早就在電梯前穿好鞋子等了。
沒有話語,30秒後,通過早餐店:「自己下去買?」
「噫~是輕盈的氣氛耶!」(我偷偷驚喜。)
想起這一路她長大,只要涉及時間,像這樣的早晨,
一定是一路眼淚或沈重的.....
沒想到,她如此平靜釋然。
到了校門,看了我幾秒,算是謝謝與道別,目送她進校門。
這就是長大吧!
接納現況,做自己能做的最快的動作。
然後,當緊繃解除(出門了)就釋然,讓自己輕鬆。
保持在人際流動中,保持與世界的感知互動......
沒有被囚禁在內心的牛角尖裡。
親愛的女兒。
這一路,幾十次了,面對鑽牛角尖的妳,我用一言不語來不增加妳的糾結,
事後說說,讓妳明白,早上學與晚上學,甚至遲到,都是可以承受的事情。
有幾次,妳因為處在自己的牛角尖中,臭臉丟到我臉上,我深呼吸,釋然,或自己消化,沒說話。
只因為,我希望,在未來妳的牛角尖時刻,沒有其餘的糾結記憶。
而我,一直相信,妳會長大,越來越大。
長大的大人,最明顯的,就是,舒適圈變大,
針對自己能做的負起責任,而對於那些無法控制的地方,不要用力而糾結住。
妳的未來,還會有太多要與人合作的地方,
這種應變、緊急操作、允許、彈性、保持輕盈流動.....
是最重要的呀。
妳小六了,又長大一些些,媽媽真是太高興了。
親職要點:
一個謹慎、積極,為自己負責的孩子,有時會比較強勢、會在意很多,
這時,我不會在他們卡住或糾結在固執中時,試圖做親職教養,試圖教育。
那時候,我會不打擾她,為的是讓她的堅持不要變成固執。
(那時候,所有的意見,都會有權力爭奪的能量)
而若我認同她的堅持(早上學)會在動作上盡量支持她能完成心願。
(等她能自己負責所有的事情,她也會這樣對待自己的,用事務效率來支持自己的心願)
即使在過程中,孩子可能一時激動,不禮貌,依然,不要「當成針對我而來」而被刺傷。
即使被刺傷,也要自己消化,不要反應。 可以用安靜沈默來照顧自己。
直到,在輕鬆,關係良好,孩子有彈性時,再展開談話。
也許表達大人在當時的心情,
也許一起想辦法,要早上學,孩子還有什麼事情可以自己負責。
不只孩子晚上收拾好書包,
可以提醒,接送者媽媽晚上先收拾好書包,
可以自己把隔日的早餐準備好。
可以使用自己的鬧鐘.....
最大的重點:
孩子是什麼品種的植物可能與我們不一樣!(植物,一個比喻)
因此,孩子的發芽期,開花期,都不一定是我們所想像的進度。
維持風和日麗(不要與孩子糾結在一起),是支持孩子把根扎穩,自然發芽茁壯開花....
的不二原則。
註:原則上,減少移動與活動的我,為的是膝蓋還在玻尿酸的療程中。
展爸那樣問,其實說的是:「我想問問,今天如何?」
以往,兩人有一三五、二四的分工。
我沒有想要送小孩,我只有「不想讓夫妻失去平衡」
對我而言,腳需要休息,已經勞煩他許多了,既然他問了,我就讓平衡回去吧!
這意味著,這一日,要讓腳多休息,自己要更收斂收斂.....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