樹這孩子在某個地方與我很像,我們都屬於自戀型人格,自戀型的人,就像人格蛻變卡的自戀圖一樣,喜歡耕耘自己的強項,一點都不覺得那些弱項有什麼重要。 被我圍在外的是身體,而被樹哥哥圍在外的大概就是閱讀人性的幽暗了。
這樣的人本來應會給人壓力或讓人討厭的。 而我們若還有可愛之處,讓人輕鬆之處,因為,我們也用同樣的樂於欣賞的眼光對待別人,我們很快就能自然看見他人的長處,對人感受鮮明地並讚嘆不已。 而也很天真的,即使知曉也不會刻意去記住,他人的短處,猶如我們面對自己的短處一樣,非常寬容。
這次,我把嚴格對準兒子的自戀圈圈外,就有了擦槍走火。
♡♡
身為母親的我,卻會看得到他的弱處,而凝視,而著急。 我只是擅長消化自己的著急,沒有讓它冒泡,滾燙,或直接淹沒到孩子的自我。 於是,展爸與我決定從日劇開始。 我們想像,晚上在事情都做完後可以看40分鐘的日劇。
第一個晚上,樹哥哥動作慢,帶著小抗拒,拖拉,趴在一旁用一半的意識看。
他在手機打開自己的頻道,另一半加入與參與我們。
誰知,劇情太沈重,像烈酒一樣,螢幕的悲愴就發生了。
觀影過程,女兒和大人都低迴而沉靜,只有男孩,他哈哈笑著自己手機上的事件。
然後,我就沒有消化好自己的著急,說了重話:「你這沒有人性關懷的小孩,螢幕上的死亡即使是演戲,也不要哈哈笑吧!」
「我沒有笑它,我是在笑手機。」孩子解釋:「我不同意我沒有。」我又說了強勢的話,1分鐘內,2次往返,母子倆就擦槍走火了。
這時,房子裡安靜下來。
展爸明明關切卻有能力好整以暇地旁觀,看我怎麼收拾。
♡♡
這時,我沉靜地一一察覺自己的偏見與氣話,過濾掉自己的強勢與應該,找到最中性的字眼。
再次承認並表達了我的狀況,我說:
媽媽只是很入戲,對於一個角色用一種如此戰士的樣子死去,震撼與被打動。
我甚至透過她在看著自己的弱點與平常的逃避。
這時,我很不習慣,有人在旁邊快樂地哈哈大笑,
對不起,我是誇大了言詞,那些話,對你不公平,讓你覺得被誤解。
不過,我真的很想知道,你有被觸動嗎? 你看到了什麼? 我們一起看著戲,大家都看到什麼?
旦妹妹說了。
展爸也說了。
我說:媽媽是在往內心深處找,是怎麼樣的痛苦與決心,讓一個人可以用這樣淡定的表情,被綁在椅子上,然後,看著火靠近而吞沒自己!? 媽媽想著,自己沒辦法,因為我在乎太多事情.....
也許,是這段話,來到了深處,那個擦槍的火焰,就平息了。
兒子開始分享起,媽媽,我剛剛看的是手機上的....,因為.....,所以,我覺得.....非常有趣。
而我也回報專心聆聽,沒有分別誰的正確。
最後,我們說:「你的東西的確很有趣,而那是你的強項,記得我們說過,你的這一塊缺乏練習,我們以父母的權力要求你,明天,加入,沒有手機,好嗎?」
孩子答應了。
♡♡
第二個晚上,他說了幾次:「可不可以不要」還是加入我們了。
這回,他專心觀看與融入,情緒反應點,真的跟我們3人差很多,非常青少年。
展爸還說,氣氛跟我們3人一起看,差太多了。
反之,旦妹妹幾乎像是比哥哥成熟5歲一樣,雖然有很多社會面向不懂,對人性可是熟門熟路。
結尾,樹哥哥哀哀叫,不是哀哀被我們抓下來看戲,而是哀哀劇中人令他有違和感。
睡前,我陳述著,「何以.....」 那些讓他不解的行為的背後,當拉回童年看,可能是......
就這樣,孩子安靜下來,有些明白與懂得,看他專心吸收的表情,開始有點懂他。
原來,就如同我不熟他的世界一樣,如果我進入他的螢幕去觀賞,我也不會有他的快樂和讚嘆。
那是因為我的感官與認知細胞,對於那些文化內容,都過於粗糙遲鈍,就像大格子魚網,補不到魚。 而他,對於人的內心轉折,童年的創傷如何影響長大後的抉擇,也是大格子魚網,粗與疏,捕捉不到細膩的轉折和串連。
對細節的感知力,鑑賞力,細節與細節間的串連與理解,才能形成內心的激動呀。
是的,如果哪天我必須進入他的遊戲世界生存下來,才能在某個領域中生存,那我一定會被淘汰。
而我們使用了父母權力的要求,帶孩子進來,想給他的,不僅是生存訓練,還有更深的期許吧!
第二回後,他融入了劇情,經過解說後,感知的濾網更細緻些,第三回,沒有抗拒就進來了。 四人的同頻調整得更快,對於劇中的反應,彼此間可以流動.....
幸好,我們家,使用父母權力,也只允許用在第一次。
例如,有一條家規是這樣的:
對於大家都吃而你不想吃的新食物,至少,要吃一口。
吃一口後,你就可以有權力說不,我也不會再要求你吃這樣的食物了。
這個,放下你的並進來我們的之要求,有如食物一樣,最多,我允許自己使用一次。
為了珍惜這一次,我會盡心,讓食物好吃,這次,也挑了很多細節是孩子會喜歡的日劇。
而我們會繼續下去,一條,擴大視野,培養思考的路。
♡♡親職摘要:界線
今天,用我在親職團體使用的理念,來寫親職摘要。
🌸在這個事件中,與界線相關的是:
- 我的著急,我的不認同,我的計畫,我的安排
- 他原來的習慣,他的不想要,他的進不來
在擦槍走火時:
- 他的被誤解感,冤屈感....他的情緒
- 我的侵犯,我的言語撈過界,我的察覺,我的醒悟,我的反思,我的自我照顧與消化....
- 「我們的」之創造:
- 我把自己純淨後,找到「中性的言詞」使用「他的語詞」來描述現況,於是有「我們的交流與對話空間」
- 我向他敞開,做了道歉。 於是有了「我們的」共融。
- 他向我敞開,說明他的狀況,而我向他敞開,積極傾聽,於是,有了「我們的」平台。
- 兩人來到「我們」有了靠近,撿回信任
在我提出要求時:
- 我的理念,我的計畫,我的要求.....
- 他對我的尊重,他對我的信任,他願意與我們和好,於是,他同意被我們約束
在第二次觀看時:
- 我們的默契,我們的約定
- 我們一起觀看
- 我的理解,而我,把他的反應放入心裡
- 他的反應,以及,他對我們的信任,而讓自己透明呈現
- 我們一起願意的討論,我們共同的笑點,我們共同對劇情的好奇,我們一起願意明天繼續
♡♡親職摘要:在擦槍走火時,怎麼扮演「長者」,先自我消化
🌸擦槍走火,是關係中經常會發生的事情。
第一次的擦槍走火,若能好好處理,下次,就不需要在火藥區互動,彼此都能放鬆與真誠些。
擦槍走火,如果身為長者,是「有能力者」,就簡單了(註):
- 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緒,最快踩「弱音」瓣(鋼琴的腳踩瓣比喻)
- 有能力判斷局勢,有比較多的人性經驗的人
- 有權力者,因為有權力者,所以,當有權力者願意回到情感與關係,就可以放下權力,找回親密
- 有能力協調,有能力表達清楚的人
- 有能力傾聽著,有能力涵容對方情緒者
在這次的擦槍走火,我把自己定義為「有能力者」因而,我先消化自己的情緒,怎麼消化?
- 放下權力需求,先在內心承認自己越界的部份
- 有沒有批判?
- 有沒有使用壓迫對方的字眼?
- 有沒有評論對方的人?
- 一一承認,而後,消化
- 假設對方也有和解的意圖
- 如果有:
- 去尋找,在擦槍走火,那個「過火」的言論或態度背後,最本質要說的是什麼?
- 找到中性的字,重說。
- 如果還沒有:
- 先停下來,安靜不語
- 提供聆聽,提供無條件的積極聆聽
- 先用對方的語言,把對方的面向,成為自己涵容的部份,為對方說出來
- 看看能否創造出一個大平台,讓兩人有機會相遇
- 直到對方想要與自己相遇,
- 再來表達自己,使用最中性的字,放掉自己的偏見與立場
- 這時,火熄滅了
- 於是,能找新共識
- 找到自己的本質需求(確認對方聽見)
- 找到對方的本質需求,確認對方同意,就是這樣
- 找到共識與共同許可的地方,定一個計畫來實行
- 找到無法有共識的地方,則找到,相互包容的默契,和允許
♡♡親職摘要:多元文化
這次母子倆會擦槍走火,背後的起源,是兩人的文化差異,這是個多元文化都要被尊重的年代:
🌸對於「人性教育」以及「青少年慣有的樂趣尋求需求」
- 我的:
- 我的「看重對人性的同理能力,以及慈悲訓練」是我的
- 我期待孩子也能有這樣的人文素養,也是我的期待,還不是「共識」
- 我對他的青少年文化,沒有涉獵的生疏,也是我的
- 對於他的青少年文化,沒有看重,自以為我的堅持比較重要,則是我的偏見
- 我所安排的計畫,是我的需求....
- 他的:
- 他的「尋求樂趣,看重電競高手,喜歡搞笑的新潮文化....」是他的。
- 他對於媽媽所謂的文化素養,「沒有興趣」是他的,有個「被媽媽尊重的需要」
- 他被我的言語刺傷了,”傷”與”痛"都是他的
- 他有對我的文化的敬重,也有「沒意願」
要建立「我們的大平台」需要很多友誼
於是,看來,他對我的敬重多些,而我對他的敬重少些。
因而,兩人之間,若想要在未來有更多的友誼,我得負責,收斂自己的強勢感,而願意跨越,敬重孩子的部份。 原則:
- 寧可承認自己不懂,也不要認為自己的比他的重要。
- 寧可在他說的時候,克服自己的「不懂」而悉心求教,也不要輕視他的
- 寧可暴露自己的弱點,邀請對方來教導; 也不要聽的時候,假裝懂,乎弄乎弄....
- 依然可以邀請他進來自己的文化,不過要有很多寬大的允許,一次一點點,充滿耐心
這些,都因為,把自己定義為「有能力者」「有更大的權力者」「願意練習愛的人」呀。
(註):
此處的「能力」:「自省力」「自愛力」「跳脫力」「分析」「判斷」「釐清」「表達」「同理」
如果長者不是或無法成為「有能力者」,我會傾向訓練幼者成為「有能力者」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