♡♡
今日約了台南的巧巧,專程來新竹給我們全家So-Tai的身體個案。
為了招待她也為了自己的豐盛,決定投資來回3小時的車程,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工作。
為此,我們要求旦妹妹能否放棄午餐、以及打掃工作,跟我們提早走。
沒想到,小妮子非常堅持,「這樣我損失很大耶。」
與我的協商往來之餘,一點妥協的縫隙都沒有:「我就是12:45分下課。」
是的,我得維護她忠於上學責任的固執,因為,這也是,她負責任的學習之一。
最後,我說:「好,那就準12:45,請妳立即離開教室,快快到校門口。」
小妮子出現為難的神情,一臉無法給我這種承諾一樣。
我說:「媽媽要妳盡力,真的沒有準時沒有關係,就是請求妳為了"我的需求"而盡力。」
她還是一臉沒有彈性。
最後,我只好訴諸情份了。
我說:「旦,妳六年級了,數不清楚幾百個日子,妳希望早上7點以前到校。」
「早到是妳的需求,不是學校的要求,也不是我們的需求。 而我們,非常盡力地,為妳做到了。」
「無論多麼晚睡,一定在6點30以前叫醒妳,無論多麼愛睏,從沒有忘記妳的需求而把自己叫醒。」「昨天,本來哥哥希望媽媽能幫他買肉包,後來,看著妳急著出門,就說:『媽媽,我自己買早餐好了,旦旦看起來很著急。』 也就是,媽媽希望,這回,妳幫"我的需求"能被實現,小小移動一下妳自己,OK?」
小女孩,這才點了頭。
♡♡
這一說完,雙方就完成了。
回到夜間生活的日常。
成長中的孩子經常喊餓,大部分,夜晚肚子餓都是他們自己負責。
昨天,我忽然興起,問她:「要不要吃荷包蛋飯?」
她問:「可以嗎?」
我的願意給出平日沒有給的服務,讓她驚喜與快樂。
開心而滿足吃了一碗白飯+荷包蛋+醬油,的簡單宵夜。
眼神明亮而心平氣和地,過下半個夜晚。
♡♡
這孩子最近的上半個夜晚,經常沒有很開心。
家裡開心指數最穩定的是樹哥哥,
每天都充實而開心,一回家就說了一大堆故事,
最近最紅的是數學老師的各種冷笑話。
家裡開心指數最低的就是她。
可能是自我要求高,或是,學習的老師中沒有太多會說笑話的,
或是,她在意過多東西了。
總而言之,她的快樂都要到下半夜才會出來。
即使學校生活不怎麼快樂,她還是很忠誠地過每一天。
每次抱怨週三的午餐難吃,要她提早離開,卻像是大損失一樣。
這是個群性很強,韌性夠,願意努力,忠誠無比的孩子。
♡♡
不知怎麼造成的,家裡的孩子在與我們的關係中,知曉自己的責任。
大部分他們自己的事情,他們自己負責。
當然,我們也還沒進程到,他們可以為全家的需求做點什麼。
又或是,這種全家的需求由他們主動承擔的意識,都還沒有完整建立。
基本上,他們是獨立,負責,卻自由而無家庭承擔的孩子。
快樂的樹哥哥,舒適圈大,彈性大,
因而,他會充分表達與溝通,而在需求有牴觸的地方,屬於他的權責他會清晰表達,還不是他的權責(例如,想要買超越的東西),他會尊重我們。
旦妹妹的舒適圈沒那麼大,規律需求很強,安靜而在書中自得其樂。
因而,她若有什麼需求,通常不會主動溝通表達。 她會先自行努力,自行適應,而我們都要從她的感慨詞或怪異的行為,才知道她有需求。 然而,屬於她的權責,很多時候,是很難很難要她妥協的。 大多時候,我們會尊重她。 而她,幾乎很少,有任何需求,超出她自身的權責。
舉例:
前一個多月,她每天都要問我:「媽媽,我們什麼時候洗衣服?」 由於家裡的瓦斯烘乾系統,今晚洗衣,一定是明早就能穿到乾淨衣服,因此,我一週只洗衣2~3次。 那陣子,她要求過度頻繁了。 一問之下,才知道,原來,冬天到了,她願意穿的長褲只有2件可以換穿。
原來,她只願意穿「運動機能束褲搭配短褲」,其餘的褲子,她都沒興趣。
因為她又長大了,所以,去年的兩件束褲,過小。
於是,我問:「那帶妳去買新束褲。」 她眼睛發亮,驚訝萬分問:「可以嗎?」
這「可以嗎?」的表情,讓我這做媽的很意外。
「什麼時候? 怎麼發生的? 這兩個孩子,都不會認為我們給他們的物質提供,是理所當然。」
這真是了不起的親職成就呀。
在這「再富也要窮孩子」的理念當頭的年代,看來,我們家有點跟得上時代。
雖然我們沒有富,孩子也沒有真的被窮到。
然而,孩子的確是,物質需求少,而對於我們提供的物質,心存感恩的。
如何發生的呢?
這可能不是故意做到,而是自然而然做到的。
我需要回顧一下自己寫的文章,才能明白,這潛移默化是如何發生的?!
♡♡ 親職筆記
在與孩子需求衝突時,請如實用「這是我的需求,請看在平日的情份下,幫忙我」來與孩子協商。
尊重孩子的不肯合作,因為,這背後也有要守護的力量。
而不要,把份際混淆,讓孩子以為他們不合作,是錯誤或不應該的。
步驟:
- 聆聽她的需求。 在客觀上,她會經驗到什麼; 在主觀上,她在意與需要的是什麼?
- 提出自己的需求。 在客觀上,情境是什麼; 在主觀上,我在意與需要的是什麼?
- 提出各種可能,過程中沒有強迫,依然充分理解與表達。
- 最後,我會做出決定,這決定中:
- 維護自己本質所要的。
- 這回,我本質所要的,就是要請巧巧來為「脊椎微側彎」的她來工作。
- 上山,也是我本質所要的。
- 尊重她所要的。
- 先捨棄,自己小我的堅持。
- 我覺得請巧巧改車票提早來,結果,反而自家的關係而比她晚30分鐘,真不好意思。
- 這點,我來彈性,調整,承擔。
- 因而,找出兩人的共識。
- 如果,在合理範圍內,需要孩子配合,以「請求」的方式再度提出來。
- 在過程中,提出一個「平衡法則」來表示,自己,有”情份”來請求。
- 請注意,這一點,要非常非常少用。
- 多用了,副作用很多。
- 因為,那些,早起送她的時光,本來是無條件的愛。 若經常被說,愛就被劃分了。
再整理一次:
- 傾聽,充分傾聽。
- 表達,守住個人本分的表達,沒有使用權威,沒有歪理。
- 彈性,各種創意的解決辦法。
- 最後,還是要尊重孩子的選擇。
- 自己,能捨得就捨,本質需求一定要清楚。
- 莫不要落入,委屈感,權力鬥爭執著。
平日,教導孩子:
- 個人權責。
- 合作的意義。
- 平衡法則,與情份的拿捏。
- 法律與道理。
- 如何判斷本質需求而守護。
- 如何判斷是小我需求,而練習割捨。
- 肯定孩子能自我堅持,這也是能自我保護,能找到自己的關鍵力量。
平日,在家中,示範:
- 夫妻間充分溝通,與相互尊重。
- 為個人的需求負責,為個人的夢想努力。
- 需要被照顧時,用請求的。
- 帶著愛,為對方做。
- 當對方給予時,有覺察那是一份關愛,帶著感謝。
- 當「為對方做」時,沒有委屈,沒有抱怨,只有專注全然。
- 當「收下對方為我而做」時,專心收下,並感謝。
- 當無法全然「為對方做」時,請明白拒絕。 帶著愛說抱歉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