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我們不太習慣面對這種情境,經常,因此而產生了關係的間隙。
若能好好了解這樣的狀況,自小學會面對與處理這些必然的差異,不僅可以擁有更加流動的人際互動,也能更輕鬆放心地陳述己見,表達自己的需求,做自己。
首先,我們要明白,兩邊喬不攏(沒有涉及利益交關的親情,友情與愛情關係),可能有如下的狀態:
- 意圖不合,沒有意願
- 合:我想要 / 我願意 / 我行 / 我可以 / 我肯 / 我接受
- 不合:我不想要 / 我不願意 / 不行 / 我不可以 / 我不肯 / 我不能接受
- 需求衝突,沒有需要
- 有需求:我需要 / 我必須有
- 沒有需求:我不合 / 不是我的需要 / 沒有也可以
- 意見不合,觀點有別
- 合:我同意 / 我們觀點差不多 /
- 不合:我不同意 / 我有另外的觀點 /
- 中間:有些地方我同意,有些地方我不同意
- 價值觀無法共謀,無法相互認同
- 合:我的選擇也是這樣 / 我們看重的相同 / 是,我認同
- 不合:我的選擇跟你不同 / 我們看重的不一樣 / 對不起,我無法認同
- 能力不足,或信心不夠
- 夠:我有辦法 / 我有能力 / 我行 / 我做得到 / 我有信心 / 相信我可以
- 不夠:我沒辦法 / 能力不夠 / 我不行了 / 我做不到 / 我沒有信心 / 我不相信自己
- 容量或肚量不夠,舒適圈不夠函容,或彈性不夠用
- 夠用:我接納 / 我接受 / 我可以包容 / 我可以平靜共處(去做)/ 我沒有差別
- 不夠用:我不接納 / 我無法接受 / 我包容不了 / 我會煩躁(生氣)/ 我沒有彈性
- 雖有意願合作,但受阻於情緒
- 沒有情緒:理性的,合作的,協商的,討論的。
- 有情緒:「我不要」/「我不喜歡」/ 「我知道是應該,但不開心」/ 「不開心」
- 剛好勾引或撞到彼此的防衛系統
- 鬆鬆的關係:表達順暢 / 有問就直接真誠回答 / 我可以合作的,無法合作的.../ 我OK
- 防衛或鬥爭:我不知道(裡面知道)/ 我不想說 / 我不合作 / 我不爽
- 相互勾引對方的陰影,無法以理性相處
- 沒有陰影:「我想要自己決定,對不起,請不要再說了。」「你的話,讓我心裡堵著,你有期待,我沒辦法滿足你。」
- 陰影:無法真心連結:「好啦~」(無奈哀怨)「就跟你說~」(壓抑著憤怒)冷漠不回答(無法連結,一說話就有躁動)「不要再說了。」(不耐煩)
- 其中至少一人,在慾望狀態,並且,無法管理自己的慾望:一種無止境的拉鋸,失望,傷心
明白這些「態度」的不同樣態,就可以拿來實用了。
- 做決定時,與人協商時,隨時檢查自己的狀態。
- 我需要嗎?
- 我想要嗎?
- 這和我的理念相同嗎?
- 這是我目前最看重,最本質重要的嗎?
- 是我能力可以游刃有餘,還是考驗與挑戰能力,增加訓練?
- 在最...時,我承接的彈性如何? 有沒有什麼是不接納的?
- 情緒如何? 平靜? 歡喜? 喜歡? 浮躁? 不安? 堵塞? 無法感覺? 抗拒? 討厭?
- 這裡,自己有沒有不太合理的反應? 覺得不太能平靜與自己相處的時候?
- 自己是敞開,喜悅的? 還是,有一種防衛,過度小心?
- 這過度小心,防衛,是直覺給我的訊息,代表要退出這場協商,與人際互動?
- 抑或? 是我的防衛系統,被勾引與啟動了?
- 這是慾望嗎? 興奮的? 無法停止的? 無法克制的? 激情的? 燥急的?
- 還是,可以被呼吸並釋放的慾望?
- 我可以輕鬆就離開,就拒絕,平靜做出簡單的決定?
- 當孩子不合作時,一樣,可以問自己:
- 這是他真正的需要嗎? 還是「我認為他需要」?
- 如果,這真的非常重要,是本質的重要,但孩子還沒有感覺到自己有需要,要怎麼做,讓孩子有機會,能連結到自己的內在,真心感受到自己的需要呢?
- 他想要嗎? 還是「我一廂情願想要給他」? 或是「我一廂情願,希望他接受」?
- 如果,孩子不想,我就撤下。 強求,是雙輸的。
- 這孩子怎麼想? 我真的理解他的想法嗎? 他有機會理解我的想法嗎? 我們兩個有機會,在理念上,有共通之處嗎?
- 我先釐清自己怎麼想。
- 再後退一步,仔細推敲孩子怎麼想。
- 先放下,我的計畫,來對話與聆聽,增加對孩子的明白與理解吧!
- 也許,孩子也還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,讓我來幫忙。
- 等孩子明白且與我確認了,再來看看,他有沒有意願,聆聽我的想法。
- 我想要他去做的,或想給他的,符合他的價值觀嗎? 是他的優先次序嗎? 還是其實沒有那麼重要?
- 是呀,孩子的生活,我也沒有全面理解,讓我陪陪孩子,明白他的優先次序,什麼是他目前最看重的。 跟我想像的,應該是有出入的。
- 如果,這對孩子不是那麼重要,我就先等等好了。
- 如果,我還是很看重,等我們兩能連結,再說清楚,我的價值觀,看看,兩人能否有共識。
- 這孩子,能力上準備好了嗎? 即使還沒足夠,也有機會藉此訓練出好能力?
- 抑或? 他不是不願意,也不是拒絕我,而是,他目前能力不足?
- 如果他真的是沒信心,或,能力不足,沒有把握,其實是有意願的,那麼,我能提供怎麼樣的支持,讓孩子增強能力,從實力中,長出真信心?
- 而在他能力還沒足夠,信心也還在建立中,我要怎麼樣讓他不會因為我,而增加新的壓力?
- 這裡,他真心接納的是什麼? 他沒有彈性可以敞開與接納的是什麼? 我觸碰到界線,而他正壓抑著被勉強的不愉快嗎?
- 這裡一定有界線,是我要尊重的。
- 這裡一定有我要收斂自己的想法,更尊重的。
- 他喜歡嗎? 他在敞開的情緒中? 還是,他雖然沒有說不願意,但表情告訴我他不喜歡?
- 要先處理情緒的,其餘的暫時擱下。
- 情緒,是個流動狀態,等找到好時機,再來多了解。
- 自己要多練習些同理心呀。
- 陰影
- 如果事情的運作,好像不只”現在的事情”這份重量,還有別的重量,那就是有陰影了。
- 至少,我可以先祈禱,曼陀羅,請求天使幫忙。
- 我得回想看看,有什麼疙瘩嗎?
- 我的坦白或道歉,找出來,或許孩子會想說。
- 防衛
- 如果,兩人的互動,老是不順,
- 如果,我經常,有一種要證明自己是對的衝動
- 如果,孩子,容易激動,太想要被我同意,逃開溝通,不想理我
- 那就是,我們之間,有彼此的防衛,有沒有解決的憤怒
- 那我,要練習,放下,事情的優先次序,先回到人與人的關係
- 我要處理自己的防衛
- 並且,練習,更多更多尊重。
- 慾望
- 我是否太努力,做太多事情,太想要控制孩子?
- 如果是這樣,那我的慾望是什麼? 恐懼是什麼?
- 孩子呢? 他的行為,背後有慾望嗎? 慾望是什麼?
- 這慾望的背後,是怎麼養成的? 當時的匱乏是什麼?
- 有沒有可能,藉由清理,藉由吟唱祝福,來療癒?
- 我們的關係是否足夠,孩子願意讓我帶領他,來學習管理自己的慾望?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