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胸有成竹好久了。
直到那天傍晚,我聽到他與老師的對話。
老師很熱心地幫孩子規劃了page1, page2, page3...分別要放些什麼;
並且,充滿正向鼓舞的氣氛,說他之前的小作業都做得很好,
現在,只要把小作業放入ppt的每個page就好了。
由於是擴音的說話,在一旁的我,聽到一邊熱一邊冷,
兒子,像是意興闌珊,或是,老師又打破之前的作業要求,臨時要求他今晚把草稿做出來。
身為每日與兒子相處的母親,
我大概明白,這個剛大考完的兒子,整個週末已經有自己的規劃了,
竹女園遊會,與國中同學的電動約,還有原本學校的作業,
老師平白塞個東西進來,應該是他不知如何下嚥的東西。
而很有趣的,這兒子並沒有坦白拒絕,他會說:「ㄜ......」或「再看看」
♡♡
直到吃飯時,我才聽到,他打算按照自己的計畫與進度,
至於,老師要求的部分,他會在時間內盡力,至於,是否有達到老師以為的協議,他決定不管。
身為朝夕相處的母親,我的理解是:
孩子在理念上沒有很認同,這樣臨時被要求。
他忠於自己原先的生活計畫,不想放棄。
而他也沒有不尊重老師或什麼的,因為,他知道,老師是有彈性的。
身為把信與誠,幾乎是言出必行的母親,我說話了:
「媽媽知道你會全力以赴,也知道,你依然會忠於自己的真心與熱情,不會勉強自己。 我覺得這樣很好。 然而,在人際上,我希望你先發訊息跟老師說:『老師,我只能先給妳.....』 做到一種真誠的給與收的流暢。」
兒子同意了。
於是我們聊起來。
才聽到,原來,他的意興闌珊,是他本來熱切計畫好久的ppt主題,根本就沒有空間在老師的熱心規劃下,被放入。
♡♡
這就有意思了。
在一邊旁聽的我,沒有聽到兒子在與老師互動時,有表達任何這樣的想法與計畫。
他表達的是:「老師,這樣,會不會偏離主題?」
老師說:「不會,這是最好的格式,就是...,....,.....」老師又重申了自己設計的重點,鼓勵與引導兒子說,這樣很簡單,放心,你一定會很棒的,你一定可以完成。
那對話,是一冷一熱,一少一多,一簡答一推銷。
兒子的表達,就僅止於此,沒有替自己爭取了,而是,悶悶的。
♡♡
我問兒子:「在這裡,媽媽有人際表達的看法,你要聽嗎?」
於是,我把自己旁聽以及理解,解釋給他聽,並表達:
「我認為,你沒有直接表達,你已經有自己的計畫,而且準備很久了。 是很可惜的。」
這就是兩種選擇。
選擇悶不吭聲,草草應付,也會得到老師的稱讚,而心裡卻對不起自己的熱情,甚至,遠離了關係。
選擇直接表達,替自己爭取,這樣還有機會,真誠以待,並把自己的計畫完成。
老師設計的,是個人自我介紹的展演。
兒子想介紹的,是關於eSport(電競)的小演講。
兒子安靜很久,他自己進入很深的地方,他說:「媽媽,我同意,自己的確沒有表達。」
於是,我們與老師重新做了溝通。
兒子得到了自由表達的機會,老師樂於支持一個有想法的孩子,事情得到翻轉,人得以靠近。
♡♡
上個週末,他非常努力,來做這個作業。
週一,那個在學校練了5公里長跑,踢了一中午足球,下課後又打了籃球,一回家就忍不住睡著的他。整個晚上,花了2個小時,坐在電腦前面,撰寫他的ppt,查詢資料。
我從來沒有看過他如此費力花時間才完成一個報告。
♡♡
原來,擅於聆聽,是這麼不容易。
尤其,兩人的真實關係,其實還很稀少,都是限制在「表演台上的制式關係」之舞步。
似乎,在孩子內心,有個理想的與老師互動,就是不要說超出老師預期的,保有越多自由給自己。
我們有個錯誤的溝通想像,以為:「不衝突,不對立,就是,最好的溝通」。
然而,真正的好溝通,是:「不介意討論,不介意面質,而是,一來一往,表露真誠」
大人充滿熱情地推銷自己幫孩子們打點的模式。
但另有計畫的孩子,卻吞下了自己的聲音,不置可否的回應大人。
會不會,在日常生活中,雖然我認為孩子很願意向我表達,其實也是被他順過的表面和諧呢?
為了避免自己走上這條路,我要怎麼預備,怎麼改變現在的習慣?
♡♡
記得上週演講,有個聽眾發問。
女兒園遊會回來,我問她:「女兒,今天園遊會怎麼樣呀?」
女兒:「這是我的事,要妳管。」
母親:「我是關心妳呀。」
女兒:「我覺得妳在面質我。」
在演講會場,我模擬了對話,這樣回答。
母親:「女兒,今天園遊會怎麼樣呀?」
女兒:「這是我的事,要妳管。」
母親:「我好奇嘛! 想知道現在的園遊會和我們當年有沒有一樣。」
女兒:「我覺得妳在面質我。」
母親:「喔? 原來妳是這樣感覺呀。 對不起,雖然這不是我的原意,不過,為妳感覺到這樣的感覺,以及,過去的質問,向妳道歉。」
如果,女兒轉為好回應的話,真的可以問:「你真的想說的話,我會很樂意聽。 無論是關於園遊會,或是,妳與媽媽的關係。」
♡♡
這是孩子的兩端:
一個是藏起自己的渴望敷衍地答應大人,
一個是一點都不想讓大人刺探不怕衝突地直接衝回去。
其實,大部分的孩子,兩邊都有。
這都是互動的一些面向吧!
於是,我這樣提醒自己:
- 更有耐心地等候回答
- 當孩子肯回答時,給更多的聆聽與理解
- 在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前,一定先用開放問句,問孩子想要怎麼做
- 在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前,先問孩子有沒有想知道我的看法
- 如果非常想說自己的看法,就不要詢問。 可以說:「我也想說我的看法,你幫我聽一下。」
- 當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後,問孩子:「我也想聽聽你的看法,跟我完全不一樣也很好」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