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蕃顛的爸媽,讓願意孝順的子女給折煞,又辛苦了。
孩子有強迫症,父母明明已經練習接納很多了,看著現實情境一直卡住,還是很無力。
親子關係糾結在一起,外在困頓,內心絕望,在關係中,相互怪罪。
於是,興起,把想困難清楚,卻寫清楚的東西,再試一次。
對我而言,世界上的事情,就是地圖中,六個顏色方塊,所代表的,這六個行動了。
█ 對於物質的客觀層次,我需要很多的學習、練習、查證、思考、辯證......
█ 對於人類心理的範疇,無論是自己內在的觀點,或他人的觀點,唯一能做的就是敞開自己的心,卻溝通,理解,而又再一次,更深入的理解。
然而,人間的事情,多艱難。
█ 在最艱難的時刻,可以祈禱,透過洞察而得到更多智慧,是重要的。
就這樣,事情可以分成三個層次:
- █ 客觀事實:外在的,物質層次的,已經發生的,有痕跡的.....
- 那些已經發生的,好事情,一定要記得感謝與珍惜。
- 而且,永遠不嫌多,去看到,那些,如同空氣一樣,看似沒啥卻是超級本質的重要存在
- 當我們能感謝,能珍惜,能看見,對人說出,看見與聽見,給出贊許,鼓舞和欣賞。
- 對宇宙,則說出感謝,納入開闊的溫暖的心。
- 對於那些已經發生的,壞事情,我們永遠只有兩種方向:
- 不接納的,調整為接納
- 無論透過改變觀點,或自我療癒,這永遠是王道。
- 透過接納,於是,能找到,「可行動區」
- 釐清觀點,最本質的目標是什麼? 有沒有可能,擬定清晰的重要目標。
- 接著,就是克服萬難,跨出舒適圈,堅定意志力的,去行動。
- 一定有,不太能接納的,又無法行動的。 或是,十分盼望,卻了無希望的。
- 這部份,我們採用交託的方式,透過祈禱,告訴更大的宇宙存在,請求共同承擔,並請求協助,甚至,奇蹟。
- █ 主觀觀點:在人之內,人的觀點、感受、情緒、眼光、解釋、心結、執著、創傷.....皆此範圍
- 主觀觀點,我一定要分清楚歸屬,
- 是他人的?
- 他人的情緒、想法、態度、....都不是我能有意見的。
- 如果,他人的看法傷害我,那我得練習,用光包住自己,不受傷。
- 當然,如果,在這種,為了防止自己不再受傷而有的保護,難免會關係疏遠
- 盡可能,盡可能,不讓他人的觀點影響自己,
- 意思是,要有核心的,堅定的,對自己的看法
- 並且,不能依賴他人來愛我們,來肯定我們,來鼓舞我們
- 我們必定要,一次次練習,再難都不放棄,從裡面找到愛,找到新觀點來肯定自己,養成新習慣來鼓舞自己
- 在這艱難的情形下,我還是會推薦,換個正向寬容的朋友圈,要閱讀好書,把大自然的滋養放入。 讓無形的光朋友,天使,以及,純淨純淨的愛之存有,也能支持我們。
- 還是我的?
- 如果是我的,就好辦了。
- 如果是我的,還很難辦,那就是,裡面有不理性的部份,也許是創傷,也許試過度執著,在小時候使用錯誤的信念或認知,而在長大後,那幼兒的心智卻擁有大控制權。
- 好辦的部份:
- 認領所有屬於自己的情緒,無論是覺得受傷害,覺得不公平,覺得被輕視,覺得對方很過分...... 無論如何,自己來負責讓自己回到平靜,回到有力量,回到不受干擾與綑綁。
- 有時候,這樣的認領,有意願,卻不容易,
- 這時候,要找方法,有朋友陪伴,要求一個沒有批判沒有建議的聆聽。
- 或是,使用動態靜心,或亢達里尼靜心,來釋放負向。
- 人格蛻變卡+吟唱祝福卡,是非常好用的自我陪伴工具。
- 不好辦的部份:
- 既然不好辦,真的不是自己原來能力能及的。
- 考慮找專業協助者。
- 對於他人的觀點,當我們能回到平靜狀態,請試著敞開心來聆聽與理解
- 要明白,別人無法與我們觀點一至,但至少,我可以理解,並負責清晰表達自己
- 清晰的理解後,就明白:
- 我們能合作的有多少?
- 我需要遠離而保護自己的距離有多大?
- 我需要撤走依賴,早日獨立,好讓自己能與此人更獨立,並加緊腳步,在獨立的路上努力。
- 原來,對方是這樣呀? 原來,我之前的受傷,是基於誤解,或理解不夠,導致而成。 那麼,我願意,放下,重新來起,療癒自己,並讓彼此更敞開與了解,以及更多合作嗎?
- 很多受傷,是因為依賴或有期待。
- 要把「期待」放在「表達而後交託區」意思是,不是屬於我能控制區。
- 無法控制的部分,絕對值得放手,因為我會獲得更多的自由,把時間、精神、感情以及各種資源,放到真正可以行動的區域。
- 有時候,對方是自己的父母或孩子,伴侶或法律涉入,基於,自己選擇的觀點,我們會因為對方的很多東西,而掉入共命,而共同承受。
- 也因之,我們會無法以上述的方式,遠離或獨立,而減少關係糾纏的痛苦。
- 這時,真的要擴大到真理層次。
- 告訴自己,我不是無奈,我裡面有個信念與真理,我是為自己的信念而作。
- 在西藏的觀點,叫做「因果知道」意思是,也許,現世,我無法感受公平或平衡了,但我相信,在無形層次,有個神性法則,依舊運行。
- 我可以祈禱,神性法則進來,這些,我的痛苦區域。
- 在新時代的靈性觀點,有所謂的靈魂功課,意思是,表面上的苦,背後,是有大安排的。
- 我們不能把這觀點,當做消極接納,或,無力拒絕的安慰劑。
- 然而,的確,我們學會「展現不一樣的自己」就是,實踐禮物的最佳方向。
- 最後,人與人之間,真的有界線。
- 你的我尊重。
- 我的我負責。
- 我們的,找共識,沒有共識,就往核心去,至少有最低共識。
- █ 真理層次:
- 如果,我無法從裡到外安然,那就是,我還沒有在這個議題找到真理。
- 那麼,我會閱讀,請教,一次次,尋找。
- 如果,我已經聽聞真理,卻依然無法安在於真理。
- 那麼,就是,我需要透過更多「新視野」的行動,而帶來證據,讓舊的自己心服口服。
- 這時候,新的真理,才會落實到自己的核心,成為自己的。
用以上的說法,我們來看一個例子。
男孩B,在學期末,發現數科成績不及格,需要補考。
然而,男孩B,在父母的眼中,根本就是沒有讀書,還隱瞞補考的客觀事實,沒有事先提報。
男孩B,的確是逃避的。 他沒有信心讀書,一念書就頭發暈,沒辦法專心,不知為何,在讀不來的時候,注意力無法集中,心中有種奇怪的焦急,想逃。
於是,不夠警醒,就睡著了。
或是,一滑溜,就溜到手機去了。
在手機裡有些遊戲,在那些遊戲中,男孩B,非常擅長。
他輕易的在遊戲中,逃離了焦慮、卑微感、怪罪自己很爛的內在指責。
在遊戲中,時光過得很快,直到,又要面對父母的邊緣,焦慮才會再度上來。
男孩最害怕的,並不是被當,而是被當被發現。
男孩最痛苦的,並不是讀不來,而是,那種,在父母面前一無是處,的渺小以及巨大的恐懼。
父母,就是一般的父母。
年紀輕,就到社會發展,他們掙得社會的一席之地,從來不是靠功課好的。
然而,畢竟父母不想要孩子走自己的路,希望孩子,能走一條,社會中,簡單的路。
父母花了比鄰里更多的金錢與心思栽培小孩。
可是,父母逐漸發現,自己不懂這孩子。
雖然不會教孩子功課,但也請過家教,也找到可仰賴的安親班老師來盯小孩。
但孩子越大,行為表現讓自己失望、震驚......
竟然自己功課不好,還怪說,父母沒有鼓勵他。
父母很痛苦,忍了又忍,忍不住時說了幾句,孩子竟然就頂嘴,不然就是整天逃避著自己。
父母一直以為,孩子就是不乖,不聽話,不夠用功,
玩手機玩壞了,小時候沒有打夠,對他太好,所以,才不夠怕自己,才每每隱瞞壞成績不說。
但好像,能做的都做了,而且,都沒有用。
在最絕望時,甚至連絕念都想過了。
當然,父母也是明理而負責的人,絕念想歸想,不會做。
然而,自己氣自己,被孩子氣死.....這話,還真不是假的。
每每夜深人靜,難免會覺得這十多年來的付出,江水東流,一場空呀。
父母不曉得,孩子其實,來到了「無能為力」的地步。
已經不是乖巧,聽話,願意,就能改善情境的。
孩子,有很大的客觀事實要面對:
- 基礎沒打好的數理科
- 因為心情經常打結,文字理解力,語文邏輯,都有狀況
- 因為長期焦慮,自我價值低,所以,一旦有挫折就逃開,於是,無法專注
- 孩子只是沒有演變成「恐慌症」「強迫症」也許是,從手機遊戲中,孩子還肯定自己的聰慧,還有些成就感,壞他功課的是手機,讓孩子免於一無是處而擁有自我肯定立足點也是手機。
有可能改變嗎?
其實,雙方想要的,是一樣的。那就是孩子在未來,能有一技之長,能獨立生活。
如果,父母也很難,改變自己,換個角度,來肯定孩子已經有的部分。(活著,健康,願意幫忙做家事).....如果,孩子也很難,即使在父母責罵自己時,也不要捲入內在創傷,而能穩穩地,不被情緒干擾,從頭來起,有希望嗎?
這鐵定需要環境控制。
- 有可能在學校晚自習,至少旁人都在用功,自己如果不打瞌睡,好歹把可以背的背會。
- 有沒有可能,找到人,教他一點功課的底子?
- 有沒有可能,找到人,處理他的恐慌,徹底的對自己絕望,以及,逃避的習慣。
如果,我來插手,我會想要,做很多的祈禱。
把父母對自己,以及對孩子的失望,放入祈禱中。
把孩子對自己,以及對父母的失望,放入祈禱中。
把孩子對功課的恐慌,自我價值感的低落,又不肯承認與面對的恐慌,放入祈禱中。
把父母已經付出那麼多,卻沒有感受到回報,的,被背叛感,放入祈禱中。
把孩子已經很努力,卻因為成果不夠好,不曾得到真正的肯定與了解,那種絕望,放入祈禱中。
把孩子已經顯化的所有很低的分數,也放入祈禱中。
把孩子未來的獨立,內在深處真正的才華與力量,放入祈禱中。
把這對親子之間,其實有很多很多的,愛與期待,失落以及不放棄,都放入祈禱中。
這是,我的觀點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附註:原始地圖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🐻客觀事實:觀察,蒐集資料,查證、明辨與檢驗的
💦個人觀點:帶著愛,敞開並透過聆聽而理解的
📘 真理:洞察力與智慧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