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時有要事,展爸與我需要出門。
出門前:「我們不確定什麼時候會回來,幸運的話3小時,事情嚴重的話,也許要隔夜才回來。」
兩個小孩問:「那明天上學怎麼辦?」
我說:「相互照顧,半路聯繫,如果我們不能回來,會給你們辦法。」
後來,事情走到最幸運的狀態,我們在2個小時之後就回來了。
回到家,氣氛一片祥和,兩個小孩在窗明几淨的房子裡,玩著桌遊。
「媽媽,我們去....吃過飯了。 很好吃。」
「爸爸媽媽,你們有沒有發現,我們把房子都整理了。」
夫妻倆熱飯吃,兩個嘴饞小孩湊過來,邊吃邊聊。
樹哥哥:「這是我第一次,整個晚上都沒有滑手機,也沒有在電腦聽音樂。」
我:「喔~為什麼?」
樹哥哥:「因為要照顧旦旦呀。」
旦旦:「媽媽,為什麼你們兩個都不在家,打掃起來變得很快又很簡單?」
我:「喔,那是因為,馬達與電源都在你自己身上呀。」
🌿🌿
今天早上,是都尼日。
也就是,我們必須在日出時分,開始連接天地與人的祝福之火。
每次,都是摸黑上山,摸黑準備,而後,逐漸在天光中結束這儀式。
這神聖的月常,已經持續第五年了。
早上,在趕赴神聖地點的半路,天已經亮了。
我說:「樹,基於你今天起床的行為,媽媽下次,會提早開始叫醒你們。
因為,前兩三個月,你們兩動作都超快,所以,我們都過早到達了。
所以,我今天讓你們多睡一下,沒想到,樹,你醒來好慢。」
(忽然覺得,那是前兩個月,日出得晚;與夏天,5點就要出門,的確大有不同呀。)
說到這裡,我想到,昨天文章中的「去除懲罰與獎賞」原則。
去除懲罰與獎賞,在孩子行為要矯正的時候,怎麼做?
那就是這樣:
🌿了解現況,沒有責罵,沒有批判。
🌿針對現況,一起找出原因,然後,合作努力並改進。
然後,我尋思,這早晨,樹哥哥早上,那種安然慢活的動作.....
我說:「樹,我平常是很羨慕你的緩慢優雅啦!!」
「今天,我們趕時間,你也聽到我催促你兩次,我想知道,當時,你的動作,有因為我的催促而比平常多快些嗎? 」
樹想了想:「沒有。」
我:「好,那以後,我們來有個默契,如果,我說這幾個字,那就不是平日的時間提醒,而是,請你用最快的速度集合,好嗎?」
樹:「好。」
我:「紅色警戒」「可以嗎?」
樹:「好。」
於是,這件事情徹底過去了,火典就是比平時慢了約10~15分鐘。
🌿🌿
這兩個孩子,大小犯錯,偏離軌道的行為,都是這樣過來的。
我想著,這樣的孩子,是否,會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候,變得特別記得父母平日的叮嚀?!
「互相照顧」「把所有明天上學的種種都準備好。」
這是我出門前給的叮嚀。
而他們還額外做到了「相互陪伴」「把房子整理好。」
你喜歡,孩子在你面前特別自由,卻會在外面懂得分寸,在你不在家時記起所有原則;
或是,你喜歡,孩子在你面前特別乖巧,直到你不在家,才全部放鬆,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?
這是兩種親職典範。
對我而言,重點是:要孩子有原則,有紀律,做對大我好的事情。
動機在哪裡?
也就是,馬達安裝在哪裡?
平日,打掃時,是我要求孩子打掃,孩子按照我的指示,完成部分任務,然後,再回來拿下個任務。
而當日,沒有人要求他們,他們決定要整理清潔全家,自己做計畫自己行動......
於是,電源,與,馬達,都在自己身上。
當然,輕鬆又快速。
電源,指的是動機。
馬達,指的是方向,行動指令
行動,就是實際的行為了。
🌿🌿現代的平衡管教:
🌿平日,大原則,大方向,非常清楚。
🌿在給予大原則與大方向時,用很多故事與表達,來說明原因,和理由。
🌿說的時候,是「對話」(有來有往)的形式,而不是單方面的說教。
🌿於是,孩子可以反對,可以有意見,可以不跟從。
🌿在這些條件下,找出共識,並相互包容。
🌿在實施時,甚至犯錯時,都保持平靜。
🌿在行為的細節實施,給予回饋,但沒有指責與批判。
🌿在行為的錯誤發生時,若沒有緊急需求,就先擱置管教。
🌿直到,能面對面,雙方都有時間時,才來,回頭去看,那個犯錯的行為。
🌿重點,不是「人犯錯」而是「事情走偏了,我們要一起合作,訂新計畫,有新警覺」
🌿「事情走偏」,我(大人)會先找出自己能調整的部份,然後,讓孩子找出他能調整的部份。
🌿最後,擬定新默契,新原則,新合作方式。
🌿因此,就能立即,錯無痕,錯誤,讓我們更懂得合作;反而,更親密了。
錯,不會在親子關係上,畫下刀痕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