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小學高年級女孩,
在一個宿營的營隊後,急性退縮與拒學(剛開始,2~3天)
女孩與母親關係良好,是個優秀的乖巧孩子。
因為想到,這資訊也許對一些父母也有需要,就貼出來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親愛的XY:
這裡,拒學,是個症狀,不是問題根源。
很清楚,不要把「讓孩子上學」抓得太緊。
孩子呈現了學習與人際的退縮,
底下最直接的是,
一直以來的學習模式,保持在優秀的學習策略,
可能,來到了「開放教育」的場合,就無法應付。
這孩子可能是,認真乖乖型的,可以在功課上拿分數,
而在,
「對知識產生感受以及經驗的連結」
「消化知識後產生自己的好奇,看法,提問」
「消化知識之後,有了批判,不同意」
「消化知識後,可以應用,可以多元思考」
都沒有太多經驗。
所以,去到了,一個陌生的營隊,需要很多發表,一下子壓力爆表。
在人際模式上,孩子可能習慣,一個熟悉的,低壓力的,
最好每次被注意與曝光,都不會犯錯,不會被指責。
這是乖小孩,在現代班級,或是,比較新式的營隊,會有適應困難的情形。
面對陌生營隊,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有壓力,
有可能,平日上學時,孩子回到家,有了媽媽的陪伴,就消化了,
隔日,又能去面對。
而一個宿營,無法每日消化,這回,累積太多壓力。
因此,要說,根源是,
孩子的自我要求與自我認知,
解決失敗與挫折時的信念情緒系統。
在自我認同,與外在現實衝突時,孩子的內在系統如何調節。
在外在要求超過自己有把握的範圍時,
孩子是否能在人際上求助,找到同儕的幫忙?
向老師適切地表達?
若情緒太嚴重,有憂鬱傾向,或恍惚的現象,
還是先去精神科評估,
找朋友推薦,比較有溫度的醫師,
確認,是否有憂鬱傾向,或是,青少年早發的精神疾患症狀。
這時,若醫生建議服藥,要珍惜剛開始的重要時機,遵循醫矚。
在這期間,最重要的是,媽媽不要跟女兒形成共依附。
意思是,若有一陣子沒有上學,
媽媽要有技巧的,與她同在,而又不會讓孩子退化回年幼時可以整日膩著母親的依賴。
不形成共依附,媽媽維持自己的日常行程很重要。
讓孩子白日可以去圖書館/書店/博物館,有獨立與和母親分離的時間。
讓孩子負責一點生活負擔。
主動保持與學校的連結,
無論是同學也好,老師也行,
知道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,
進度如何,把功課進度拿起來自習。
如果,孩子抗拒功課,那得要有不同形式的功課,
無論是作文,繪畫,打毛線,什麼都好,要維持一個創作與生產的狀況。
特別是這個女孩,我會說,有創造力的形態,
衝突資訊處理,批判思考,與,開放式的討論,
是需要養成的認知能力,
小時候沒有培養,國中,還來得及培養。
因為,這是未來社會必定需要的能力。
把這次的危機,看成重要的轉機。
正向看待,有耐心。
祝福你與女兒,這樣重建認知情緒系統的旅程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