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關係中需求衝突,如何平衡,這張地圖,是剛剛畫出來的。
要謝謝好朋友,詢問了一個,我想都沒有想過的問題,而我想了,她回應我來自深處的書寫。
於是,我明白了這張地圖。
歷程是這樣的:
有一天,我在臉書貼了這篇貼文:
民宿老闆筆記:這是房客2號和3號的早餐。
房客1號的早餐在一個多小時前就已經完成。
習慣熬夜的房客4號會睡到中午,而且不喜歡民宿的早餐。
這就是一則開心的抒發,出於開心,把早餐弄得多采多姿,想像民宿老闆的心情。
沒想到,有幾位當媽媽的,對於,4號房客不吃媽媽做的早餐,發表了想法,
於是,我就與不同於原來自己的面向,有了對話。
有個朋友俏皮地問:
「請問老闆娘,4號房客不喜歡你的早餐,你的感覺是什麼?」
一開始,我想不出有什麼太多感覺,就是自然而然呀。
後來,我覺察了內在,是有個調適的歷程,就發佈了新貼文:
好奇:「喔,他喜歡吃什麼?」
得到答案:「他每天都吃小籠包」
判斷與研究:「出去買小籠包會有防疫漏洞嗎?」
了解:「他都自主去買小籠包,他每個防疫細節都注意到了。」
抉擇:「要自己蒸小籠包嗎?」
自我愛護:「早上,我喜歡優雅漂亮顏色的早餐,不提供小籠包服務,那就放鬆吧!」
讚嘆:「哇,10點要考工程力學,9點40還能出門買小籠包!!」
佩服:「 厲害。 他真的是個知道安排節奏的達人呀。」
平衡:「那就午晚餐,多讓他吃蔬菜吧!」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後記:
他愛吃外面的早餐,可能已經超過3年了。
他很少吃便利商店,盡量不喝有糖飲料,我們信任他選的早餐。
防疫期間,克服了「可否外出買餐」的限制,他就自由了。
他會遵從我的叮囑:要自己帶餐盒出去,吃完要自己洗餐盒。
這就是我們之間的默契了。
而他的獨立自主,可能也是我很放鬆,做不來就不勉強自己,叫他自己想辦法,而培養出來的。
這對我是份覺察,也帶來光,往內,照入自己的信念系統。
後來呀,竟然收到了感謝信,這封信讓我很觸動。
於是,花了努力,寫出,那些,我沒有意識,倒是,清晰可見的信念系統。
於是,有了這篇文章。
♡♡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親愛的理書早午安,
筆記:那就放鬆吧 ~
我一直在清理【被嫌棄的檔案】它來自我母親
我從小防她跟防賊一樣,我的事盡量不讓她知道,她開口就沒好話
不管我多努力,我做出來的,永遠達不到她的標準
我認真,努力表現出好的一面,目標:為了不讓自己【被嫌棄】
在我努力的表現...包括孩子不喜歡我做的早餐,我都有受傷的感覺
更努力的逼死自己,讓對方備感壓力
謝謝您詳細的回覆
正向信念:
尊重。
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
秀秀在每個位子上,很棒,認真又負責
當別人拒絕時,不是秀秀不夠好,而且,此刻的他,有他的需求
我學習尊重他人,看重自己
親愛的秀秀,
你為了不被嫌棄已經認真,努力30多年了,這太久,也太辛苦了
你背後的肌肉,因為太緊繃,不時會有疼痛感
放鬆吧
請善待自己
謝謝理書
秀秀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秀秀,是她的化名,這篇文章,第一個讀者,想回應的,是秀秀。
如此清晰的,一步步,找回完整的自己的可愛女子。
我的自我察覺,很有意思。
其實,我會把現實考量放前頭的。
現實考量:
- 教育觀點:獨立? 負責?
- 營養觀點:均衡? 夠好?
- 經濟觀點:平衡? 可接受?
- 防疫觀點:守護強度?
- 環保觀點:注意到塑膠、水、...
- 生活均衡觀點:平衡到生活其他要素?
我破除的傳統框架,是對於飲食的執著,想著,很多人在執行168,那麼,一定要吃早餐,是什麼道理呢?
而我們家這個19歲的孩子,鐵定是個看重自己,不會忘記吃東西的孩子,因而,就沒有營養上的執著了。
而我在互動時,核心顧及的,是關係:
關係考量:
- 尊重:尊重孩子的自主
- 交流:相互表達與聆聽
- 親密:更靠近/了解/深入
- 信任:彼此更信任
- 獨立:彼此更獨立
- 獨特:兩人都更像自己
尊重/交流/親密/信任/獨立/獨特......,好清楚的守護界線。
這樣的關係考量,真的不只親職關係,在與丈夫的關係,與朋友夥伴與學生的關係,都是我守護的本質。
而在事情之外,當可以回到自己之內,獨處時,對於日常有衝突的,有無法自在釋懷的,我會這樣問自己:
自我關愛:
- 我有照顧自己的
- 我有”承認”自己的
- 我鬆開角色責任,以”獨立自主"的個體來參與嗎?
-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
- 在哪裡我能創造快樂?
- 我的彈性與創造力能做什麼?
最後,我會檢視,這個主題,有療癒自己的機會嗎?
療癒議題:
- 我的”無法接納”或”控制慾望”是什麼?
- 我的”挫敗與憤怒”,”尊嚴或卑微”是什麼?
- 我的”過度努力”與”無法放手”是什麼?
- 有”失落與傷心”,”失衡與犧牲感”嗎?
♡♡
分享給,在愛的道路上,精益求精的你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