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與展爸之間,有個很小的對話。
覺得這對話的細節,能明白一點生命態度開闊後,帶來的親密力量。
寫下來為記。(謝謝兩位寫信給我的夥伴,你們的美好體驗與美麗文字)
♡♡
中午,夫妻倆在家吃飯。
那種,以冰箱的剩菜為主,炒個青菜就能上桌的吃法。
快速地用水悶熟了高麗菜,然後,混和了「麻油薑」以及「香辣子」進去。
因為創意讓自己開心,試吃時,也覺得好吃。
兩人邊吃邊說話,吃到快結束了,我問:「高麗菜你喜歡嗎?」
展爸說:「我對這道菜,很困惑。」
我說:「你就分享感受吧! 我想吃到你吃起來的感覺。」
他說:「這道菜讓我很驚嚇!」 說完,露出白森森的牙齒,笑了。
「太辣了,沒想到這麼辣,奇怪的辣味。」
我的心情有點複雜,一道我不覺得辣的菜,"嚇"到他,這不在我認知的預期內。
然而,看到他白森森的牙齒,一臉皮樣,瞬間,我也笑了。
笑完之後,有些不好意思,把菜拿到自己眼前,嘩啦嘩啦,大口吃著。
我說:「湮滅證據。」幾口後,就嗆到了:「辣度不均勻,真的有辣!」
我趕緊喝了水,才紓緩下來。
展爸也去倒水給自己,說:「原來是要配水吃呀,就不辣了。」
等我解釋了,高麗菜加了「麻油薑」和「香辣子」之後,
他的困惑也明白了,「喔,原來是薑的辣!」
原本,自己還蠻得意的調味,吃起來也新鮮有趣。
我重新看待,吃東西需要有個”譜”的他,這幾年,吃我的「創意料理」,已經勇敢不少了。
我說:
以前,當他說:「很驚嚇」時,表情是惱的,悶的。
就像是,有人對不起他一樣。
而他的表情也會惹惱我,讓我固執起來,硬要覺得他不喜歡我的菜,冒犯了我。
這次,兩人都進步了。
他「願意」吃下「有驚嚇的食物」
表達時,帶著惡作劇的露齒笑。
而我,「願意」收下,我「讓他受罪」的「驚嚇料理」(不是失敗喔。)
因而,敞開接納了,兩人之間的表達。
因此,兩人就更親密了。
♡♡
這「願意」的概念,來自一個朋友,在磊樂福之後,寫給我的信:
⋯⋯⋯ 經過一個晚上的沉澱。
許多突然間的領悟,來到意識。
關於「我想要」跟「我願意」
我想要,是從大腦出發,而我願意則是心的能量。
而在所有的心想事成裡,因爲是「我願意」,而非「我想要」。
頭腦很好,但讓它成為一個檢查是否偏離航道的調控、觀察者。
而心是船主,決定目的地的要去哪裡的人。
於是在親密關係裡的學習,便會是「我願意」有一段關係,而非「我想要」一段關係。
「我願意」開始走向那個方向,而「我想要」在原地想著。
願意,代表接受,不管好與壞。
願意,於是撕開傷口,讓血淋淋的看見、能被觸碰、能被淨化、能被修復、能被縫合,那都是不太舒服的過程,但因願意,所以欣然接下。
因爲痛,所以大多數,我們停留的狀態可能只是想要,而非有勇氣去撕開。
在排列裡,我願意去站角,我是帶著很大的相信,相信自己能在「空」的狀態裡,將另一個靈魂的各種狀態,演繹出來,讓當事人的大腦,更接近自己的內在或看見自己的靈魂。
而我如何分辨,裡頭有沒有自己的東西?
我發現看哭聲很精準,某些哭法是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過的😁
在當事人「因願意」而心輪打開,在我身上覆蓋的冰與凍的能量,便一層一層的打開、散去。
雖說我沒有接受大排,在我替大排站角的過程,展現的是她的生命,得到的卻是我靈魂的學習。
我們有著不一樣的人生,但在靈魂層次上,我們都在學習著如何透過「願意」讓愛流動。
感謝我的悟性,也感謝神性的帶領,更謝謝Mali,讓我在這份經驗裡完成自助與助她的平衡。
感謝。
♡♡
這段回饋,講到:
在排列中,當事人,對著每個家人的代表「敞開心」的練習,對於現場代表,所體會到的能量現象。
這位朋友,代表的是,當事人本人。
也就是,透過「我願意」是一種「敞開心」的態度。
因而,覆蓋於身上的冰與凍,就一層層,逐漸打開,而散去了。
而這個帶著「我願意」態度的「敞開心練習」,也有了,另外一位代表的回饋。
當Mali帶著(主角本人)一一跟每一位家人說話,在對我說話之後,漸漸地我覺得自己開始出現有“肉體”的這種感受,而且是每說完一位,就多出現一點,好像拼圖般復活一樣,垂著的頭慢慢抬起,然後會冒出:“原來有身體是這種感覺啊”的新鮮感,和一點喜悅。
♡♡
這裡的敘述是,「我一片一片長出肉身的感受,感覺活著的喜悅」
那是一種「實體的存在感」
而這存在感,是透過,手足的情深以及,「願意凝視與看見」的力量。
♡♡
在排列中,我們處理的,經常是生死議題。
在婚姻的日常,我們面對的,則是:
「小我重要感的興盛」vs「小我願意退到一旁,讓愛滋長」的選擇
兩者其實不分軒輊,而關鍵都在於「我願意」
這「我願意」的力量,從哪裡來?
需要一種「不怕」與「信任」的「強壯」
「不怕死去」因為「永恆」
死亡,不是消失,而是轉化為另一個形式的存在。
小我的失敗,不是失敗,而是,一種更接近真相的剝去。
信任,信任背後有天地的後靠,
信任,每個事件有核心意圖,用來服務我們的成長。
是這樣,讓我們「強壯」
在日常互動中,無論自我是否被增強還是打擊,都沒有關係,維持在敞開中,「願意」與「現在的現場」相遇。 這就是敞開。
而這也是為了準備生命,來到了生死時刻,凝聚大信任的點滴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