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-權威的打或逃─〉與權威合作
12/29/2016
我問他,遇到比你兇,比你大,或是,有壓力的時候,你會這樣?(指向左邊) 還是這樣?(指向右邊)男孩沒有直接回答,但是我指到右邊時,他笑了。 笑的時候,他看著我。
是呀,這「逃跑」正是他的人生策略。
♡♡
於是,我給了男孩,結束前的功課。
凝視著我的眼睛3秒鐘,數到3,然後說:「Hello」
男孩凝視著我,1-2-3,他與我連結上的時間大約1.5秒,後1.5秒他眼皮垂了下來。
然後,還沒等到我說:「hello」就跑掉了。
對我而言,這1.5秒是珍貴的。
那是一種與人之間,平等而真誠的1.5秒。
♡♡
男孩與人連結的方式,就是會去碰女生的東西,或吵著要另一個男孩畫圖給他。 那是一種煩人的輕碰,沒有意識到自己跨越了界線的無覺知行為。 對於文具被碰觸的女生,她們在學習:「不可以」的界線。 男孩會收到,止息十幾分鐘。 然而,男孩來到內在虛空又擴大時,又會去碰女孩的亮麗筆盒。
那是一種內在虛空。
需要與人連結,又不會適當地與人連結。
當外在指出他真正要面對的狀況時,他會笑說:「我不要。」
當師長要求他再多點力氣努力時,他表現不出來,是另外一種軟軟的「我不要」
就像上面的圖,那個要溜跑的灰色影子。
而當旁邊有無害的存在,和善的女同學,或溫文的男同學。
他沒有惡意,他只是想要靠近,然而,他的靠近中,有一種「不知界線」的越界。
♡♡
因為內在正向與溫柔的連結夠多,就不會有那樣的虛空,
不會沒事越界,隨意觸碰他人。
因為內在被尊重夠多,父母在行使權威時,是基於孩子的利益,而不是彰顯自身的小我重要感,孩子就能學會與權威合作。 有機會長大成人時,也能給出有尊重與為他人著想的權威。
在課程結束的倒數,男孩經驗了一個以他為中心的祝福儀式。那是以他為中心,細心聆聽他,並把他平日的困擾都放入花瓣與石頭,燭光與歌聲的祝福中。
這兩者不能用因果來連結,只能用巧合來說。
在最後一次,男孩來到教室裡,在課程中,他的行為有許多小地方不一樣。
他開始畫畫,沒有去吵人,而是專注地著色。
他出現了好幾次,主動關懷別人的行動。
當我們在祝福另外的同學時,他出現了心靜時光。
在我要他回答問題時,他說得更多,多幾分認真回答。
他一直積極地要求他的卡片要被投射到牆壁上,解說這張卡片。
當我指出,「逃跑」模式時,他做了一項讓我驚喜的動作,當我再度問他關於自身的內省時,
他說:「我逃跑了」他一溜煙,在教室跑了一圈,而後,在恰當的時候,回到教室前方。
這是一種「有意識的宣告」已經叫做,「對於逃跑有覺知,而儀式運用的行為」
這對於慣常「逃跑」成為人際或面對困難自我的策略的人,是個很大的進步里程碑。
我的心容易雀躍,因為這些小細節而喜悅。
而我,想要許個願。
讓男孩身邊更多的人,能協助,在相遇的時候,凝視,1-2-3,然後,擊掌說:「hello」
小小的行為,小小的儀式,將會,串連起,一股有意義的人際接觸之河流,而這,會是引領男孩,人生,從逃跑回到有意義的連結中,很有希望的小火花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