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《僵化觀點》─〉《洞察的智慧》
僵化觀點是從已知得到的觀點,洞察的智慧則是由未知與已知的醞釀下蹦出來的確信。
僵化觀點,凝視著,慣有的思考依據;使用慣用的思路邏輯;甚至連看與聽都是被已知過濾後得到的知覺。
於是,會得到一個「在原有框架之內」的推論、想法、判斷,以及決定。
洞察,從已知開始,由於經過"忘卻"的階段,於是,能有一種"跳脫"的理路,而來到智慧的可能。
到底,這個"忘卻"是什麼樣的歷程?
研究創造力的心理學家認為,"忘卻"是創造產生過程的一個階段,
經由「投入密集的蒐集資料與思考」然後,要有一個"放下"的忘卻時期,
完全離開「工作」去玩一玩,去做點別的事情,什麼都不要想,運動也行,一陣子,直到「靈感忽然掉下來」
或是,等忘卻期差不多了,攤開白紙,讓點子可以透過手直接出來,或是,找個人講,最好是一個孩子般天真的人,
於是,有創造力的答案,會出來。
這是一種「步驟」,能製造「靈光一閃」的心智狀態,一個創造的標準歷程。
而我們好奇的是,那個忘卻,是否,就是放鬆整個心智結構,讓啟動的,讓思路電流流通的,不只是原先密集工作的張力區。
而是,透過放鬆,忘卻,玩耍,讓生活進來,而把原先密集工作所聚集的思路電流,盪漾擴散到心智的更大領域,
於是,這樣的「需求」與「目標」是由我們內在的集體心智所醞釀,而「掉下來」的答案?
我是一個深愛這創造歷程的熟練者。
熟練者最擅長的是,有一套自己的儀式,慣用的作息,讓這忘卻的歷程能「縮短」甚至,只要一杯咖啡,或是,一個深呼吸,
心智盪漾就產生了,而「靈光一現」則能頻繁掉下來。
而在練習「向更大的智慧」敞開之後,這「靈光一現」不只頻率增加,連品質以及靈光的細緻與量,都一起增加了。
我是堅信宇宙真的有更大的智慧啦!
如同右方的圖,那個把我們的內在小人拉出來的大人,是人格蛻變卡所謂的當下我。
而當下我有多大呢?
是否,當我們來到當下,其實,就接近於智慧大我?
所以,洞察的智慧,需要來到的層次,就是「有智慧的大我」
祂是超越心智運作的存在,而這有「智慧的大我」所居住的地方,更常找到的是我們的身體。
身體,本來就是靈魂寓居之地,而靈魂,則是智慧大我隱匿之處。
也因此,當我們陷入「僵化觀點」時,最重要的是,「把知覺回到身體」
當我們能把知覺帶回身體,讓身體的種種體覺與"細緻流動的察覺"能成為意識的主體,
就離開了人格的僵化,而直接來到當下的大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