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《無知涉險》─〉《跨越界線》
「界線」是一種內在與外在的分野。
我們的日常行動,在界線內的,是熟悉與安全的,卻也可能是僵化與限制自我的。
而能跨越界線,則是一種突破,一種練習,一種擴大自我,一種自由。
例如「跨出舒適圈」表達的就是,我們願意更敞開,函容一些”張力”而有新突破。
無知涉險,說的是,貿然,一時興起,或同夥起鬨....
而作出了跨越界線很大,並在缺乏知識支持的情形下,涉險。
我們家老公,平日是個凡事準備充分,包含加強知識而跨越界線的人。
然而,有一次,在大夥兒起鬨下,沒有穿救生衣就跳入颱風前夕的大海。
本來以為下海跟海打個招呼,就上岸。
沒想到,跳入了離岸流的海域,才跟海打幾個招呼,翻幾個跟斗,爽爽der一下.....
就發現離岸很遠了,而且,怎麼游都越來越遠。
後來是有朋友相助,老鳥支持,這才把自己帶回「生」的界線內。
我們家老公,生命中,沒有「無知涉險」的模式,
他總是準備充分的,卻在「意外」的機緣下,還是遇到了知識不足的行動,導致無知涉險的後果。
而幸運之後,知識又多了些,連帶我們這些身邊人,也都長足了一點,「海泳」的知識。
孩子,青少年,因為經驗不足,也經常會落入「無知涉險」的情境。
然而,這些都不算「生命中有無知涉險」的模式,
生命中有無知涉險模式的人,是經常性的,習慣性的,即使上次驚險萬分也會很快忘記教訓,很快又落入無知涉顯的狀態。
這些人有三類。
第一類的人,是因為童年經驗,導致「內在與外在界線」失衡。
他們的界線有狀況,例如,皮膚的接觸界線有破損,會不由自主地在不該碰觸時,渴求碰觸或去碰觸他人。 他們無法分辨害怕與興奮,而這兩種情感混和的經驗,又促使這些人感受到「存在」,於是,他們會一次次,涉入險境。
第二類:在整個成熟認知的訓練,關於判斷力,情感穩定度都還不夠。 加上欲求與匱乏多,就容易,因為被誘惑,因為被遮蔽,因為執著,或有幻想,或判斷錯誤...而無知涉險。
第三類會無知涉險的人,是有冒險性格卻缺少:「紀律與穩重」(能突破個人界線,平日僵化的束縛,對有冒險性格的人非常重要。 而有冒險性格的人,若搭配上紀律以及穩重的個性,就不會落入無知涉險的情境。)
我們要跨越界線,就需要充分的準備。
包含準備知識,準備體能,準備經驗,準備一個成熟的人格。
所謂,界線能保護我們的,是在我們的性格與能力的成熟度還不足之前,暫時劃定的圈圈。
而當我們的能力與性格,體力與知識,都來到一個成熟度,我們一定要跨越界線,才能讓全然的自己,有機會展現。 從另外的角度來看,我們也因為跨出舒適圈,跨越平日的設限(例如,搬家,出國留學,結識新朋友,去新的地方.....)而享受一種洋溢的「存在感」以及,有機會鍛鍊更多成熟的能力以及見識種種。
「跨越界線」是成熟與成長所必要的。
在「人格蛻變卡」中,有很多卡說的是「僵化」意思是,無法跨越界線了。
而「無知涉險」就是,在還沒準備好,貿然衝破界線,能否回到常軌,就要看宇宙的慈悲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