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《優先序失衡》─〉《平衡》
35《優先序失衡》─〉《平衡》
如果我們仔細去回顧,自己在每個瞬間所做的抉擇,都會找到,背後有個優先次序。
優先次序:
- 價值優先次序,每個人的價值優先次序,隨著個人理念,有很多不同。
- 覺察與自由選擇區:
- 本質精神價值:愛,平靜,健康,平衡......
- 基本生活考量:維持生活的經濟獨立,維持衣食溫飽
- 社會性考量:別人的眼光,外界的評價,社會的許可,公正性
- 制約性:很多時候,我們被制約了,雖然,我們意識上不想把”OO”擺在前頭,然而,我們卻無法擺脫制約,而只能被內在欲力或恐懼牽引著走。
- 即使已經衣食無缺了,還一直只能把金錢放在優先次序的前頭。
- 即使事情已經過了,還一直把恐懼與退縮的保護需求放在前頭。
- 因果的優先次序:
- 很多時候,把焦點放在因,果,會自然生成。 若把焦點放在果,而罔顧因的耕耘,則優先次序會亂掉。
- 權責的優先次序:
- 權力歸屬性:屬於我的先做,屬於別人的不是我能做。
- 責任歸屬性:是我的責任放前頭,不是我的責任則自由些。
- 時間的優先次序:
- 急迫性:時間上的優先次序。
- 時序性:很多事情一定有先有後。
如果仔細感覺我上面說的,並放入平日的覺察。
就會在做決定時,很有覺知力。
例如:當孩子在賣場哭鬧著要買玩具。
把本質優先次序(例如: 孩子的教養原則) 放在制約優先次序(害怕別人眼光,不要讓別人評論)的前頭的家長,比較能平靜地回應孩子。 若制約優先次序放在前頭,就會容易失去平靜,而進入與孩子拉扯爭奪操控的狀態。
例如:在選擇工作。
本質的精神價值,可能是「能否成長,能否發揮自己的功能,是否是生涯訓練的一步」
而生活基本考量,可能要把收入,上班的通車,環境是否健康....。放在前頭。
這時,我們需要帶著覺知,同時平衡這兩者。
例如:在與孩子對立時。
到底把什麼放前頭?
「與孩子間的信任與親密的維護?」
「維護孩子的自尊?」
「維護自己的尊嚴?」
「一定要這次就有效率的教養,達到目的?」
…
..
當我們能覺察,就能有意識,
當我們能有意識,並邀請平衡與自由的光進來,就有平衡的可能。
很多時候,我們只是無覺察,自己把制約性的優先次序放在前頭。
當這樣的敞開之後,平衡,就在前方了。